吐哈盆地葡萄沟地区层序地层学研究与有利岩性圈闭预测
【摘要】:葡萄沟地区位于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总面积350Km2。目前已有探井22口,最初的勘探目标是火焰山断层上盘的构造圈闭。其中15 口井钻探目标为构造油气藏,但是钻探失利;5 口井钻探与岩性圈闭相关的目标获得成果。在转变勘探思路的基础上,本次研究以寻找有利岩性圈闭为目标拓展勘探潜力。
研究区的难点是对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的沉积体系和储层认识不深入,最近钻探在岩性圈闭上的火北1 和苏砂1 井均没有见到工业油流,反映了对成藏的有利区带认识不清,造成勘探方向不明确,。
本次项目研究以陆相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石油地质学为理论基础,以测井、录井、钻井取芯、地震和各种分析测试为技术手段,对葡萄沟地区的中生界地层进行了层序划分、沉积体系、储层、岩性油气藏成藏规律研究及有利区带预测。并得到以下研究成果:
⑴利用联合井震对比技术和可视化技术,恢复了层序地层格架,共划分为5 个层序。物源主要来自西北、北西和东南方向,白垩系、三间房组与七克台组物源方向具有继承性。层序4 的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七克台组中下部)为有利勘探层位。七克台组存在挠曲坡折带。前陆盆地的坡折带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坡度不如断陷盆地剧烈。
⑵利用钻井与有效的地震属性恢复了各层序的沉积(微)相。七克台时期沉积体系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界的特征。在坡折之上,葡401 断层以北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葡401 断层以南发育三角洲;在坡折带上,从南向北发育三个低位扇;坡折带之下发育湖底扇。各层序的沉积体系构成类型具有差异性,主要受物源规模的控制。
⑶水进体系域油气显示最活跃,其次为低位体系域。位于坡折之上的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坡折带的低位扇、受晚期喜山运动抬升的湖底扇具有良好的勘
|
|
|
|
1 |
康海亮;于兴河;李胜利;王斌;;准噶尔盆地腹部达巴松地区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2期 |
2 |
李博;李杰;云凤琳;;饶阳凹陷马西地区东营组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3期 |
3 |
袁志云;王成林;孔令洪;;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沉积体系[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年02期 |
4 |
邓宏文,王洪亮,翟爱军,徐长贵;中国陆源碎屑盆地层序地层与储层展布[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年02期 |
5 |
鄢继华;张鹏;陈世悦;张明军;;沾化凹陷断坳转换期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07年04期 |
6 |
许淑梅,翟世奎,李三忠,周立宏;歧口凹陷滩海区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体系研究[J];沉积学报;2001年03期 |
7 |
刘景彦,林畅松,肖建新;库车坳陷古近系层序和沉积体系发育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3年06期 |
8 |
朱先才;唐海;;八面河地区孔店组油气成藏模式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06期 |
9 |
杨明慧;刘池洋;兰朝利;刘乐;王金秀;;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晚古生代陆表海含煤岩系层序地层研究[J];沉积学报;2008年06期 |
10 |
赵追;曹铭;杨道庆;;小型箕状断陷湖盆缓坡带沉积体系及油气成藏模式[J];九江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
11 |
刘宗斌,郭建华,蒋小琼;泌阳凹陷核三段T-R旋回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年06期 |
12 |
李占东;单敬福;李阳;王国雷;孙海雷;;冀中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岩相古地理[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35期 |
13 |
赵宏;夏军;;华北板块南缘安徽青白口纪—早奥陶世层序地层与格架[J];安徽地质;2010年04期 |
14 |
解习农,李思田;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研究特点[J];地质科技情报;1993年01期 |
15 |
胡宗全;层序地层研究的新思路——构造—层序地层研究[J];现代地质;2004年04期 |
16 |
曹忠祥;临清坳陷东部地区第三系油气勘探问题讨论[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年03期 |
17 |
张小兵;郑荣才;张哨楠;;高邮凹陷马家嘴-联盟庄地区戴南组构造—沉积体系[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年01期 |
18 |
蔺宏斌;侯明才;陈洪德;董桂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19 |
李祯祥;;少井地区沉积体系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8年04期 |
20 |
姜在兴;;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