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下古生界层序格架与沉积相研究
【摘要】: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陆上最大的含油气沉积盆地,面积达56 万km2,同时也是当前“开发西部”、“西气东输”的主战场。由于该盆地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构造格局变化巨大,抬升沉降频繁,早张晚挤,从而形成了现今的叠合盆地。要寻找和掌握该区的不同地质规律,就不得不系统地分析与研究其构造、沉积与充填的演化,因此,论文以塔东北为研究区开展下古生界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相、沉积充填模式研究。采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到域的研究思路,充分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及大量的地震资料,以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和沉积学为理论指导,以层序划分为基础,以测井相和地震相研究为重点、沉积相分析和盆地充填特征为主线,采用新理论和新技术,做到了点、面、井、震、室内与野外的有机结合,系统地构建了该区下古生界的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构造—沉积一体化模式,再现了沉积充填及展布的相互关系,为该区后续的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模式。其核心内容如下:
(1)雅尔当山、却尔却克山和元宝山三个下古生界野外露头的详细考察结果表明:寒武纪—早奥陶世主要为半深海沉积环境,岩性主要为灰岩和泥质灰岩。中上奥陶统以半深海相的浊流沉积为主,岩性主要为碎屑岩。志留系沉积以滨浅海的中细砂岩、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进而总结得出本区的三个沉积序列模式:浊积序列、三角洲序列和潮坪序列。
(2)下古生界发育2 个Ⅰ级层序,4 个Ⅱ级层序和14 个Ⅲ级层序。Ⅰ、Ⅱ级层序界面均为明显的区域性不整合面,全区分布;Ⅲ级层序界面多为局部不整合或整合界面,不整合局域分布为主。层序界面可归纳为4 种类型:造山侵蚀不整合层序界面、隆升侵蚀不整合界面、海侵上超不整合界面和沉积间断不整合界面,并分析了每一种界面的成因及特征。
(3)识别出该地区存在4 种地震相、7 种地震亚相,以地震相解释的界面、形态与属性三者为一体的原则,结合研究区的具体情况,给出了每个层系地震相与沉积相转换的综合成果,从地震角度为沉积相的进一步展开研究提供了依据。
(4)寒武系—下奥陶统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和半深海盆地相;中上奥陶统大部分区域为一套浊流沉积,只有西北地区继承了寒武—下奥陶的碳酸盐台地相;志留纪系主要为滨浅海环境,是一套扇三角洲相和潮坪—沼泽相沉积物。
(5)首次建立了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下古生界三个层系的构造—沉积一体化理论模式,从演化的角度再现了研究区沉积体系的展布。
|
|
|
|
1 |
刘伟;闫林;顾家裕;李海东;;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与新近系的地震相[J];天然气工业;2008年05期 |
2 |
屠志慧;孔令霞;张奇;潘磊;韩嵩;;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长兴组地震相特征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1年03期 |
3 |
李明娟;郑和荣;张海清;;济阳坳陷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6年05期 |
4 |
申雯龙;潘仁芳;刘朋波;;沧东凹陷沙河街组地震地层分析[J];海洋地质动态;2006年11期 |
5 |
吴嘉鹏;王英民;马贵明;龚承林;张雷;刘曾勤;;孟加拉扇某区块地层层序划分及典型地震相识别[J];岩性油气藏;2010年02期 |
6 |
李磊;王英民;黄志超;任亚红;张莲美;;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区层序地层及地震相研究[J];沉积学报;2008年03期 |
7 |
徐会永;常振恒;;吴桥凹陷沙河街组地震相与沉积相初探[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年05期 |
8 |
王会丽;王伟锋;王新;;青东凹陷古近系地震相与沉积相初探[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5期 |
9 |
聂志阳;王桂芳;;方正断陷方4井区白垩—古近系层序界面识别标志[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1期 |
10 |
宁松华,张亚敏;H凹陷三叠系小泉沟群地震相分析[J];断块油气田;1996年05期 |
11 |
唐忠华,黄芸,张化龙;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沉积相及沉积层序[J];新疆石油地质;1997年04期 |
12 |
张新荣,王东坡,高福红,徐开志;线性化地震剖面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年03期 |
13 |
赵志超,罗运先,田景春;中国东部陆相盆地砂砾岩成因类型及地震地质特征[J];石油物探;1996年04期 |
14 |
赵国连,赵澄林;渤中凹陷地震-沉积相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15 |
曹爱武;西江主洼生油潜力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9年03期 |
16 |
徐行,姚永坚,王立非;南海南部海域南薇西盆地新生代沉积特征[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3年03期 |
17 |
卓弘春;林春明;李艳丽;冯志强;张顺;赵波;;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青山口—姚家组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界面特征[J];沉积学报;2007年01期 |
18 |
陈玲,彭学超;南沙海域万安盆地地震地层初步分析[J];石油物探;1995年02期 |
19 |
董艳蕾;朱筱敏;李德江;杨俊生;张玉银;朱世发;;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地区古近系地震相研究[J];沉积学报;2007年04期 |
20 |
吴俊林;何诚;徐敏;罗慧芬;;基于测井资料和地震属性分析地震相分布[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