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凹陷区中生界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特征
【摘要】:从我国目前的勘探现状和发展趋势看,要实现石油生产的战略性接替,下步勘探重点对象是难度大的改造型盆地或残留盆地。济阳坳陷区中生界即为残留盆地,其与上覆新生界第三系相比,地质结构复杂,勘探和研究程度低,但已有的勘探成果表明其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论文采用综合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方法,以地层划分、对比为基础,以原型盆地恢复为核心,首次恢复了沾化凹陷区中生代原型盆地,系统研究了中生界沉积、储集特征,分析了中生界油气藏特点及控制因素。研究成果细化了中生界勘探单元,明确了不同盆地叠合单元的成藏类型及特征,从而使中生界勘探由盲目的兼探转变为有针对性的勘探。
沾化凹陷区中生界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侏罗系坊子组、三台组、白垩系蒙阴组、西洼组,各组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侏罗系与白垩系之间为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接触。中生界盆地的展布受NW-SE走向的基底断层控制,盆地发育经历了两个成盆期和三次构造变动,早、中侏罗世为北东向展布的“挠曲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受走滑运动影响的“裂陷盆地”,晚白垩世总体抬升,其与上覆新生界叠合,可划分为中凸新凸、中凹新凹、中凸新凹、中凹新凸等4种构造叠合单元。
沾化凹陷区中生界是以冲积扇~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的陆相沉积,经历了两次周期性的湖侵-湖盆收缩过程。沉积相及不整合面是控制中生界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纵向上,西洼组储层最为有利,其次为蒙阴组和三台组储层。最有利的储层主要为在不整合和断层的影响范围内的河流、三角洲相含砾砂岩、砂岩储层。
沾化凹陷区中生界发育2类6种油气藏类型。不同构造叠合单元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组合:中凹新凹叠合单元发育自生自储岩性气藏组合、新生古储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组合;中凸新凹叠合单元发育自生自储岩性气藏组合、新生古储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组合、新生古储构造油气藏组合;中凹新凸叠合单元发育自生自储岩性气藏组合、新生古储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组合、新生古储构造油气藏组合。中凹新凸、中凸新凹叠合单元的中生界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是下步的主要勘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