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蕴—库尔勒宽频地震探测及深部构造
【摘要】:现代天山造山带是远离现今板块碰撞边界、于新生代隆升的规模巨大的陆内造山带之一。研究天山山脉的隆升地壳增厚的机制将为天山造山带的形成、演化研究及其对优势金属矿产资源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提供岩石圈尺度的动力学依据。论文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1CB4098)第10课题“中亚型造山与成矿综合研究”的子课题,阿尔泰—库尔勒宽频天然地震探测数据为依据,以天然地震接收函数偏移成像方法为处理手段,对天山造山带的地壳和上地幔结构,尤其是莫霍面的空间详细结构,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主要归纳为:
1.通过分析地表低速层对接收函数的影响,本次研究根据L、Q、T坐标中Q分量零延迟时刻振幅应为零的特点,获得准确的远震P波近地表透射角。同时选择适合的滤波频带消除滤波对相位偏移的影响。并利用Kosarev (1999)的偏移思想在Matlab平台编写了程序。
2.自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不仅造就了青藏高原,而且,对远离碰撞带的新疆天山的形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天山在南北两侧的推挤下,地壳与岩石圈发生褶皱、断裂、重叠和斜插的复杂状况,而且,阿尔泰山可能存在类似的情况。
3.天山的Moho面加深、重叠等构造复杂段正是现代地震活动带,说明该段的构造活动还在继续进行着。天山的构造活动地段从深度看大致在100km以内。在100km深度之下岩石圈相对平缓,而且,向北岩石圈有向阿尔泰山下插的迹象。
4.依据转换波界面或Moho面的间断推断出了若干条近垂直的断裂带,由于缺少更详细的深部地震资料。我们没有直接与地表断裂相连,主要表明了在岩石圈范围内的断裂状况。它们至少表明了各地段受力不均匀构造差异造成了Moho面、其它界面的不连续分布。
5.与克拉玛依-库车剖面的宽频地震结果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西天山更突出地显示了塔里木盆地高速物质向北天山深部的俯冲,准噶尔盆地的高速体以较大角度向南俯冲的特征,天山被抬升与此相应的构造影响范围达200km以上。可见,西天山的构造活动要大大强于本剖面段的构造活动。
|
|
|
|
1 |
姜枚,王有学,宿和平;宽频地震方法技术在地震探测工作中的应用[J];地质通报;2003年07期 |
2 |
宿和平;中美合作穿越喜马拉雅山的地震探测(Hi-CLIMB)计划顺利进行[J];地质论评;2004年02期 |
3 |
梁慧云,刘瑞文,谢汝一;日本的人工地震探测研究进展[J];国际地震动态;2002年11期 |
4 |
杨军;;对地震监测预报几个问题之管见——纪念邢台地震40周年和唐山地震30周年随笔[J];国际地震动态;2007年03期 |
5 |
高锐;熊小松;李秋生;卢占武;;由地震探测揭示的青藏高原莫霍面深度[J];地球学报;2009年06期 |
6 |
高恩源;梁铁成;傅维洲;韩融平;;下扬子地区HQ—13线深部地震探测的初步成果[J];世界地质;1991年03期 |
7 |
殷跃平,张加桂,陈宝荪;三峡库区奉节宝塔坪移民安置区塌陷成因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9年04期 |
8 |
姜枚;李海鸥;王亚军;钱辉;刘因;赵磊;;青藏高原各地体的地壳-上地幔结构及其东西向的变化特征[J];地质通报;2007年10期 |
9 |
宿和平;姜枚;;天然地震探测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方法与进展[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95年01期 |
10 |
薛荣俊,张维冈,李金山,张立伟,李选民;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在跨河大桥中的应用[J];海洋技术;1997年04期 |
11 |
苗康运;;临潼-长安断裂构造发育特征——基于人工地震探测结果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8年06期 |
12 |
闫平;晏旭东;靳晓光;柴贺军;;多波多分量地震探测在纳黔路岩溶探测中的应用[J];西南公路;2010年04期 |
13 |
徐明才,高景华,刘建勋,荣立新;应用于城市活断层调查的地震方法技术[J];中国地震;2005年01期 |
14 |
姜枚;许志琴;钱荣毅;王亚军;张立树;;从德令哈地震分析青藏高原北缘东段的深部构造活动[J];中国地质;2006年02期 |
15 |
薛光琦;宿和平;钱辉;姜枚;;地震层析对印度板块向北俯冲的认识[J];地质学报;2006年08期 |
16 |
焦湘恒,薛荣俊;港湾工程中浅层地震探测方法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
17 |
李祥权,崔丽静,陈少平;隐蔽油气藏勘探回顾与展望[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年01期 |
18 |
梁瑞才,吴金龙,秦亚金;DELPH2X── 一种双频双道高分辨率数字地震探测系统[J];黄渤海海洋;1999年02期 |
19 |
;皖北煤田地质精查阶段地震探测断层的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1974年02期 |
20 |
李锦芳;;《地球、月球及其邻近行星的起源和演化》论文摘要选译之一:地震探测[J];国际地震动态;1987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