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成因分布与油气聚集
【摘要】:泌阳凹陷是我国东部一个中新生代富含油气的小型断陷湖盆,经过三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勘探对象已由构造油气藏和以有利构造为背景的岩性油气藏转向隐蔽油气藏。第三次全国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泌阳凹陷剩余的 1.36×108t 资源量中,有 0.80×108t 分布于南部陡坡带的砂砾岩体之中,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适合以寻找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油气藏为主要目的的综合研究方法。
论文以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为重点研究区,初次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以中期旋回中的上升和下降半旋回为纵向研究单元的等时地层格架,发现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沉积响应具有较好的对称性,前者控制着砂体的退积,为水下分流河道(近源)→水下分流河道(远源)→河口坝→席状砂的垂向沉积序列,后者控制着砂体的进积,沉积序列与前者相反,中间湖泛面是较厚的暗色泥岩沉积;
运用沉积微相、测井相和地震相三相紧密结合的研究方法,确定了该区发育陡坡型扇三角洲--浊流沉积体系。由物源向湖盆中心,平原相分布范围窄,呈透镜状结构,条带状分布;前缘相分布广,其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呈层状结构、面状分布;滑塌浊积扇体分布有限,只分布于较大型扇三角洲前缘外围,呈层状结构、朵状分布;
分析发现,边界断裂的活动和结构是控制扇体形成和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其活动强度决定了扇体规模的大小;转换调节带的位置控制了扇体的物源供给通道,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古地貌特征,形成了“沟扇对应”的沉积格局;
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对称性中期旋回的沉积响应形成了陡坡带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多种多样的油气疏导体系决定了该区油藏类型多、含油井段长的的成藏特点;通过研究,建立了该区以岩性油气藏为主、多种油气藏并存的成藏模式,指出了今后勘探的两个主要方向:新发现小型扇体和新发现浊积砂体,前者可以形成扇体前缘砂岩上倾尖灭油藏和扇根致密层封堵油气藏;后者可以形成砂岩透镜体油气藏;
基于“沟扇对应”理论,结合该区的油气分布规律,运用属性分析、层拉平水平切片分析、反演等地球物理手段,预测了两个有利区带:栗园--皮冲--梨树凹小型扇体发育带(其中皮冲是本次研究新发现的小型扇体)和平氏--杨桥砂体前缘外围深湖浊积扇发育带,对其中有利目标进行了综合评价,提供了井位部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