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成因分布与油气聚集

温志新  
【摘要】:泌阳凹陷是我国东部一个中新生代富含油气的小型断陷湖盆,经过三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勘探对象已由构造油气藏和以有利构造为背景的岩性油气藏转向隐蔽油气藏。第三次全国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泌阳凹陷剩余的 1.36×108t 资源量中,有 0.80×108t 分布于南部陡坡带的砂砾岩体之中,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适合以寻找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油气藏为主要目的的综合研究方法。 论文以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为重点研究区,初次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以中期旋回中的上升和下降半旋回为纵向研究单元的等时地层格架,发现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沉积响应具有较好的对称性,前者控制着砂体的退积,为水下分流河道(近源)→水下分流河道(远源)→河口坝→席状砂的垂向沉积序列,后者控制着砂体的进积,沉积序列与前者相反,中间湖泛面是较厚的暗色泥岩沉积; 运用沉积微相、测井相和地震相三相紧密结合的研究方法,确定了该区发育陡坡型扇三角洲--浊流沉积体系。由物源向湖盆中心,平原相分布范围窄,呈透镜状结构,条带状分布;前缘相分布广,其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呈层状结构、面状分布;滑塌浊积扇体分布有限,只分布于较大型扇三角洲前缘外围,呈层状结构、朵状分布; 分析发现,边界断裂的活动和结构是控制扇体形成和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其活动强度决定了扇体规模的大小;转换调节带的位置控制了扇体的物源供给通道,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古地貌特征,形成了“沟扇对应”的沉积格局; 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对称性中期旋回的沉积响应形成了陡坡带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多种多样的油气疏导体系决定了该区油藏类型多、含油井段长的的成藏特点;通过研究,建立了该区以岩性油气藏为主、多种油气藏并存的成藏模式,指出了今后勘探的两个主要方向:新发现小型扇体和新发现浊积砂体,前者可以形成扇体前缘砂岩上倾尖灭油藏和扇根致密层封堵油气藏;后者可以形成砂岩透镜体油气藏; 基于“沟扇对应”理论,结合该区的油气分布规律,运用属性分析、层拉平水平切片分析、反演等地球物理手段,预测了两个有利区带:栗园--皮冲--梨树凹小型扇体发育带(其中皮冲是本次研究新发现的小型扇体)和平氏--杨桥砂体前缘外围深湖浊积扇发育带,对其中有利目标进行了综合评价,提供了井位部署建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晶晶;谢锐杰;骆旋;胡伟;王荣伟;;泌阳凹陷核三段沉积微相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陈祥;丁连民;刘洪涛;陶良军;蒋尔梁;;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陆相页岩储层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3期
3 陈祥;严永新;章新文;刘洪涛;薛秀丽;罗曦;;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2期
4 李辉;张学军;闫永芳;谭霞;岳强;吴强;;王集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解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3期
5 陈祥;王敏;严永新;章新文;罗曦;张永华;;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油气成藏条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4期
6 刘正锋;;泌阳凹陷深凹区核三上亚段浊积扇成因及沉积模式[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8期
7 朱筱敏;董艳蕾;胡廷惠;罗琪;王敏;杨道庆;罗家群;刘桂兰;;精细层序地层格架与地震沉积学研究——以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4期
8 张迎朝;陈志宏;李绪深;徐新德;;文昌B凹陷陡坡带珠海组二段海侵扇三角洲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特征[J];矿物岩石;2011年02期
9 李会宪;;泌阳北部斜坡地区复杂断块群成像技术探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4期
10 王显东;贾承造;蒙启安;张革;;塔南断陷陡坡带南屯组岩性油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J];石油学报;2011年04期
11 李联五;;非常规:老油田可持续发展新前景[J];中国石化;2011年09期
12 徐向华;;成熟探区勘探单元划分及其意义——以东营凹陷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3期
13 白雪峰;张海桥;;海拉尔盆地巴彦呼舒凹陷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J];世界地质;2011年02期
14 闫建平;蔡进功;赵铭海;李尊芝;徐冠华;;电成像测井在砂砾岩体沉积特征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年04期
15 杨波;牛成民;孙和风;王亮;王改卫;;莱州湾凹陷垦利10-1亿吨级油田发现的意义[J];中国海上油气;2011年03期
16 胡云亭;杨永利;周金兰;;断块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挖潜对策——以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为例[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4期
17 罗毅;蔡勋育;吕立勇;;百色盆地东部坳陷终极资源量预测与勘探方向[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2期
18 蔡佳;王华;罗家群;;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南阳凹陷油气成藏模式[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9 张迎朝;陈志宏;李绪深;徐新德;李琦;;珠江口盆地文昌B凹陷及周边油气成藏特征与有利勘探领域[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3期
20 龚佳;秦迎春;王宁;李强;王博诗;;综合概率法在白云岩储层裂缝识别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克亮;高姗;;泌阳凹陷古天然碱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1年卷(上册)[C];2011年
2 邱荣华;田小敏;付代国;张德超;;泌阳富油凹陷油气深化勘探实践与认识[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3 鲜本忠;姜在兴;;断陷湖盆中下切谷的形成机理初探——以泌阳凹陷为例[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4 鲜本忠;王永诗;;断陷湖盆持续型陡坡带沉积动力机制与沉积层序发育特征[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高平;于正军;张建芝;;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扇体地球物理描述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辉;王峰;璩玉梅;杨利生;;泌阳凹陷深层气藏勘探研究[A];中深层天然气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徐兵;刘惠民;周爱华;;陡坡复杂扇体油藏评价思路与方法[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8 肖春燕;;复杂地区地层高压预测及参数取值研究[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李勇;;核磁测井在泌阳凹陷深层系低孔低渗油气层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吴蓉元;袁照令;郭樟民;;地震勘探密集区高精度重磁勘探的地质效果[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志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成因分布与油气聚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马义忠;泌阳凹陷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赵追;南襄盆泌阳凹陷层序地层与隐蔽油气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4 钟俊义;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成藏规律及勘探目标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程喆;泌阳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6 余功铭;泌阳凹陷核三下段沉积相及有利砂体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杨铭;泌阳凹陷新庄油田伸展、走滑构造特征分析及油层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8 余宏忠;黄河口凹陷新近系层序地层及构造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邓万友;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描述及地质建模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10 梁书义;车西地区古潜山储层特征与形成机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力;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水层识别及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2 李兵;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储层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陈亚强;泌阳凹陷东南边缘带三维地震采集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尤双双;泌阳凹陷地震构造解释与储层综合评价[D];长江大学;2012年
5 李铁柱;泌阳凹陷复杂油藏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胡斌;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二次采集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石磊;泌阳凹陷深层系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张驰;泌阳凹陷中部深凹区储层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周锋德;泌阳凹陷裂缝性白云岩油气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10 陶焕坤;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地震采集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薛灵 通讯员 黄涛 李黎;河南油田南部陡坡日产原油接近百吨[N];中国石化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明泰通讯员 张道慈;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再获新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姚志云 谭瑾水 郑干臣;河南油田老区勘探再现生机[N];中国石化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明泰通讯员 张道慈;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勘探获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7年
5 郑干臣 姚志云 谭瑾水;泌阳凹陷深化勘探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石化报;2007年
6 李明泰;河南油田泌阳凹陷勘探再获新成果[N];中国石化报;2006年
7 付代国孙岩;让“禁区”成为“解放区”[N];中国石化报;2008年
8 郑干臣姚志云 谭瑾水;河南油田一成果国内领先[N];中国石化报;2007年
9 孙跃华 方文华;河南油田泌阳凹陷钻探再报捷[N];中国石化报;2003年
10 记者 李明泰通讯员 姚志云 张道慈;河南油田超额完成全年三级储量任务[N];中国石化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