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遥感与GIS的区域矿床保存条件研究

王功文  
【摘要】: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其形成后受环境(包括成矿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又将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将单个矿床的形成(成因)和矿床的变化、保存研究与区域系统成矿演化相结合,既有利于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又为改善矿区和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基础资料。 论文以青海“三江”北段为研究区,其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目前,研究区已发现32个铜多金属矿化点,24个重点铜矿床,均位于海拔4600m以上地区。通过青藏高原演化对该区矿产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结合已知铜矿床的矿床特征和地形地貌特征的研究,系统分析了区域铜矿床的产出模式、成因模式和变化模式及其对矿床保存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定量地学相关的地质异常理论,利用遥感与GIS技术进行了铜矿床保存条件相关因素的定量分析与评价,并实现了区域矿产资源潜力的预测与评价。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根据区域矿床的产出环境对青藏高原演化的响应,探讨了区域矿床产出模式、成因模式和变化模式及其对矿床保存的影响因素。 2.基于地质异常理论,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区域铜矿床保存条件相关的因素(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多元数据)进行定量化信息提取。 3.利用证据权重法对铜矿床的形成条件和保存条件的相关变量分别进行了定量化分析。根据证据权重法中选取变量的相对独立性及其权重值的合理性,检验并筛选变量,并利用筛选变量进行区域资源潜力预测与评价。 4.利用优化的层次分析法开展区域矿床保存条件的系统研究。借助证据权重法筛选的矿床保存条件变量,从区域铜矿床的物源、变化和保护的三个层次构置新的层次变量,并赋予权重值,依此计算了区域成矿潜力,并划分了五个成矿潜力有利的远景区:纳日贡玛—然者涌Cu、Mo多金属成矿远景带(Ⅰ);东莫扎抓—白马海地区Cu多金属热液成矿带(Ⅱ);吉龙—囊谦Cu多金属成矿远景带(Ⅲ);解嘎—旦荣成矿远景带(Ⅳ);尕龙格玛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V)。 5.初步实现了典型矿床剥蚀程度的定量预测与评价 在区域岩体的剥蚀速率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纳日贡玛矿区的剥蚀速率,并估算了该矿床的储量剥蚀速率。对于区域矿床的保护与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长柏;;基于RS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覆盖调查——以佛山市禅城区为例[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8期
2 殷剑敏;;气候变化对南丰县蜜桔种植分布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7年02期
3 陈凤臻;姜琦刚;赵明;马驰;于显双;;基于GIS的近30年来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遥感动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12期
4 张新长;熊湘琛;;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5 赵峰,范海峰,田竹君,王志刚;吉林省中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变化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5期
6 闫业超,张树文,李晓燕,岳书平;黑龙江克拜黑土区50多年来侵蚀沟时空变化[J];地理学报;2005年06期
7 田贵全;曲凯;;山东省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遥感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1期
8 徐驰;姜琦刚;李远华;邢宇;;呼伦贝尔地区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J];世界地质;2010年01期
9 杜治全;;利用遥感和GIS快速评估洪水灾害[J];测绘科技情报;2004年03期
10 王新明;王长耀;占玉林;牛铮;;大尺度景观结构指数的因子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1期
11 黄鹄;胡自宁;陈新庚;沈健全;;基于遥感和GIS相结合的广西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06年01期
12 张慧;马友鑫;刘文俊;李红梅;;近30年来哀牢山北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13 彭国均;池天河;张新;陈世真;林跃翔;;汀溪水库三维防洪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研发[J];地球信息科学;2007年06期
14 潘海燕;高敏华;吕江红;;应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绿洲变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9期
15 冯永玖;刘妙龙;;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城市发展模拟元胞模型[J];测绘科学;2011年03期
16 万利;陈佑启;谭靖;郭斌;杨阿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4期
17 高劲松,关泽群;基于遥感和GIS的选址策略研究与实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年09期
18 杜会石;南颖;朱卫红;;图们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3期
19 邹应双,王义祥;基于RS和GIS的民勤湖区环境恶化动态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20 陈怀亮,冯定原,邹春辉;河南省干旱遥感监测信息系统[J];气象;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岚;魏成阶;池天河;武晓波;肖春生;闫磊;;2004年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传播特征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宋开山;刘殿伟;王宗明;金翠;曾丽红;张柏;杨飞;刘焕军;;三江平原过去50年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王绍刚;申旭辉;刘翔;向冬梅;;基于多源地震空间数据信息系统集成研究[A];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10年会暨区域遥感发展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徐勇;张远飞;朱谷昌;傅水兴;吴健生;;有色地质矿产资源快速评价GIS系统的应用[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5 朱建峰;贾鹏;聂跃平;;利用遥感与GIS对楼兰时期罗布泊水系变化分析[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6 孙玉婷;张书亮;;丽水市GIS供水管网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柳林;李万武;卢秀山;;GIS三维动态符号库的研究与实现[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庄学强;李品芳;;基于GIS的海运液化气泄漏事故应急信息系统[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邢怀学;葛伟亚;董志高;田福金;;基于GIS城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福州市为例[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10 薛正哲;马强;;基于GIS的煤矿测绘管理信息系统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机电装备及信息化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功文;基于遥感与GIS的区域矿床保存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曹月娥;基于GI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3 朱惇;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区域土壤侵蚀评价与时空变化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杨同辉;宁波市新农村GIS开发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春;基于VR/GIS一体化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付博;基于GIS和遥感的长春市宜居性环境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卓义;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内蒙古东部草原地区干旱灾害监测、评估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马海民;基于面向对象的高速铁路网络资源时空GIS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09年
9 李伟;GIS内多绝缘缺陷产生混合局部放电信号的分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杜君;基于GIS的我国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的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朝俊;基于GIS的退耕还林区土地利用(林地)遥感监测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2 刘美玲;基于GIS和RS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效应监测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王景华;羊卓雍错流域冰川—湖泊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杰;近二十年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谭媛;RS和GIS支持下景区生态脆弱性研究及旅游资源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杨圣军;基于RS与GIS的黄水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秀云;基于RS和GIS的城市动态变化分析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伟;基于分布式存储的移动GIS技术与应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9 黄仪;基于GIS的宝安区收地拆迁管理信息系统研发[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10 詹伟;基于GIS技术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许继楠 霍娜;遥感与GIS相得益彰 平民化应用凸显[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2 林英;我国GIS产业逐步走向成熟[N];光明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杨黎明 卢伟萍;气象GIS应用联合实验室在广西成立[N];中国气象报;2010年
4 记者 李大庆;地理信息系统之父诠释GIS新理念[N];科技日报;2010年
5 刘建国;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周原地区古代人地关系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娟;移动GIS应用井喷还差什么[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7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王亮;GIS在文化遗产地管理中的应用初探[N];中国文物报;2008年
8 记者 刘修兵;滁州将GIS引入文物普查[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立实;中国GIS协会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N];中国测绘报;2009年
10 李响;积极推动我国GIS技术自主创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