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理与分布预测
【摘要】:碳酸盐岩储层受岩溶、裂缝控制,非均质性极强,预测难度大。为此,本文以岩溶作用研究为主线,应用层序地层学、岩溶地质学、化学热力学、储层地质学等理论方法,开展了对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理与分布预测研究。提出了沉积作用是基础、岩溶改造是条件、构造裂缝是关键、埋藏保存是保障的储层形成机理的总体认识。
将岩溶地质学方法与层序地层学理论相结合,在分析岩溶系统发育特征,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将岩溶作用纳入到层序地层格架内进行研究。发现高频层序、三级层序界面导致的碳酸盐岩的周期性暴露形成了多期次的岩溶发育段,且随着基准面的降低,呈进积型叠置的高频层序顶部的岩溶发育段的规模有增大的趋势,由此决定了与二级或一级高级别层序界面所对应的大型不整合面是控制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发育的关键。在不同级别的层序中,基准面上升期的地层超覆带、高水位期的前积带一顶超削截带是多期海平面下降导致周期性暴露的岩溶发育有利地区。
采用化学热力学方法对埋藏条件下岩溶发育与保存趋势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计算反映方解石和白云石溶解—沉淀趋势的吉布斯自由能△G值,对现代埋藏条件下古岩溶的保存与现代岩溶的发育趋势进行了判别。这方面的研究将是决定缝洞能否成为有效储集空间的关键,可以为有利岩溶发育区带的预测提供依据。
在认识到裂缝对岩溶发育的重要影响的前提下,通过详细的成像测井溶蚀孔洞识别和裂缝统计,对比不同裂缝发育强度、不同产状裂缝与岩溶发育之间的关系,发现溶蚀孔洞与裂缝密切共生,不整合面下的高角度裂缝对风化壳岩溶的发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低角度裂缝与埋藏期岩溶作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为利用不同产状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岩溶—裂缝型储层的评价与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储层基本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岩相、裂缝、岩溶等多方面研究成果,运用多因素叠合分析的方法,开展了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与预测。指出下奥陶统在中央垒带一线附近及塔中48—中4—塔中5—塔中8—塘北2井一线南侧近区,岩溶和裂缝均较发育,属Ⅰ类储层,塔中Ⅰ号断裂带与中央垒带之间的地区多属Ⅱ类储层。上奥陶统在塔中Ⅰ号断裂带附近区带以及塔中南坡南侧塘北一线,发育一套礁滩相储层,加之同生期岩溶作用发育强烈,大大改善了礁滩相储层的储集性能,属Ⅰ类储层。中央断垒带和塔中东部潜山带两个古地貌高地周边发育的超覆带,有利于岩溶发育,加之裂缝发育强度较大,也应属Ⅰ—Ⅱ类储层。
|
|
|
|
1 |
孙培元;;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裂缝储层发育特征及预测[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
2 |
黄文辉;杨敏;于炳松;樊太亮;初广震;万欢;朱井泉;吴仕强;王旭;;塔中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Sr元素和Sr同位素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3 |
吴兴宁,赵宗举;塔中地区奥陶系米级旋回层序分析[J];沉积学报;2005年02期 |
4 |
孔金平,刘效曾;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空隙研究[J];矿物岩石;1998年03期 |
5 |
关雎,李军,郭秀丽;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评价[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年04期 |
6 |
赵宗举,李宇平,吴兴宁,陈学时,俞广,贺训云,王双才;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特大型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J];中国石油勘探;2004年05期 |
7 |
朱金富;于炳松;黄文辉;初广震;吕国;;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晚寒武世—奥陶世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1期 |
8 |
李明杰;胡少华;王庆果;李秀珍;陈冀;;塔中地区走滑断裂体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年01期 |
9 |
刘忠宝;孙华;于炳松;王增香;杨圣彬;;裂缝对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岩溶发育的控制[J];新疆石油地质;2007年03期 |
10 |
朱东亚;孟庆强;解启来;胡文瑄;;塔里木盆地大理岩化储层发育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4期 |
11 |
孙东;王宏斌;雍学善;张虎权;高建虎;董瑞霞;;直径40m溶洞距灰岩顶界面不同距离时的地震响应[J];岩性油气藏;2011年01期 |
12 |
丁文龙;樊太亮;黄晓波;李春燕;;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奥陶统古构造应力场模拟与裂缝分布预测[J];地质通报;2011年04期 |
13 |
翟光明,王建君;对塔中地区石油地质条件的认识[J];石油学报;1999年04期 |
14 |
高永德;高楚桥;刘朝军;刘兴礼;海川;;碳酸盐岩储层孔隙胶结指数m变化规律及理论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1期 |
15 |
刘延莉;樊太亮;薛艳梅;邱春光;曾清波;;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生物礁滩特征及储集体预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年05期 |
16 |
张承泽;于红枫;张海祖;张艳秋;陈莉;;塔中地区走滑断裂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17 |
王振宇;吴丽;张云峰;韩剑发;张丽娟;;塔中上奥陶统方解石胶结物类型及其形成环境[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9年03期 |
18 |
苏娟;郭建华;蔡习尧;;塔中地区泥盆系东河砂岩段成岩作用研究[J];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6年03期 |
19 |
陈强路;何治亮;李思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与油气聚集带[J];石油实验地质;2007年04期 |
20 |
王成林;李毓丰;张雷;赵宽志;党青宁;;塔中地区志留系薄互层砂体预测方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