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地区铅锌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资源潜力评价
【摘要】:
闽中地区处于多个构造单元的复合部位,有着多期完整的构造-岩浆-成矿演化过程,对形成大型矿床非常有利。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在闽中及其周边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地质找矿及研究工作,但该区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以及区域性的矿产资源评价等研究工作还显得薄弱,成为制约本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瓶颈,同时,迄今为止还没有人给出该区的铅锌铜等多金属矿的预测资源量。
本论文研究主要依托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闽中古裂谷铅锌矿成矿规律研究项目,以现代成矿预测理论为指导,以GeoExpl2005和MRAS软件为平台,对闽中地区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与成矿有关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开展闽中地区铅锌铜等多金属矿产资源的区域潜力预测与评价,圈定预测远景区;同时以块体理论为基础,定量给出该区预测资源量,将为该区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依据。
对闽中地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等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闽中地区矿床大多分布在布格重力异常相对高值区及其边缘地段;铅锌矿床主要分布在正磁异常区内或正负异常分界线靠近正异常区内侧;前寒武纪构造层中Au、Cu、Pb、Zn、Ag含量最高,Cu、Au在下元古界(如麻源群)构造层中含量最高,Pb、Zn、Cu、Ag在上元古界(马面山群)构造层丰度最高,东岩组、龙北溪组是该区Pb、Zn多金属矿的主要赋矿层位。
对闽中地区铅锌铜多金属矿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成矿时代上涉及新元古代、晚古生代及中生代,成矿时代范围较广;空间上矿产地主要呈多条矿带、多个矿集区分布,空间范围同样广泛。因此,闽中地区应该存在多个铅锌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以GeoExpl2005和MRAS软件为平台,对闽中地区地物化遥等与成矿有关的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闽中地区浦城管查—富源、建瓯八外洋—东岩等15个Ⅳ级铅锌铜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35个Ⅴ级铅锌铜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
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首次对闽中地区铅锌铜多金属矿进行了资源潜力预测。初步圈定Au资源量425.7吨,Ag资源量2.378万吨,Cu资源量1716.82万吨,Pb资源量439.66万吨;Zn资源量1004.2万吨。
|
|
|
|
1 |
蒋博宇;;广西三个煤田煤层气资源评价概述[J];广西煤炭;1999年02期 |
2 |
史培军,顾卫,谢锋,袁艺,景贵飞;辽东湾冬季海冰资源量的空间分布特征[J];资源科学;2003年03期 |
3 |
程普云;;下河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量分析评价[J];地下水;2008年02期 |
4 |
肖勇;梁建军;李海永;;滋镇洼陷油气资源潜力评价[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6期 |
5 |
邹祖光;张东生;谭志容;;山东省地下卤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8年03期 |
6 |
周强;高凡丁;;河南省巩义偃龙煤田普查获资源量5.5亿吨[J];资源导刊;2008年11期 |
7 |
缪圣赐;;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为弄清灯笼鱼的生态和现存资源量开发成功声学、光学复合观测系统(J-QUESTx)[J];现代渔业信息;2009年10期 |
8 |
贺舟挺;徐开达;薛利建;宋海棠;;东海北部葛氏长臂虾生长死亡参数及资源量、渔获量的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9 |
刘喆;戴天元;;台湾海峡北部海域凹管鞭虾生物学特性及资源量[J];福建水产;2010年04期 |
10 |
高增义;周长山;胡宜亮;郑新荣;公小惠;刘凤梅;;河南贝母属植物一新种——午阳贝母的资源研究[J];河南科学;1987年01期 |
11 |
黄则舟;毕君;;太行山刺槐花资源及花蜜资源的研究[J];中国蜂业;1992年02期 |
12 |
张建博,江泽成,吴世祥,刘成林,沈珏红,杨泳;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6年03期 |
13 |
程爱国,彭苏萍;西部地区煤炭资源潜力综合评价与规划研究[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
14 |
沈勇;煤层气资源量的划分[J];山西科技;2003年01期 |
15 |
赵乐强,宋国奇,高磊,李传华,伍松柏,张燕,杨万芹;济阳坳陷未来10年石油探明储量增长趋势分析[J];中国石油勘探;2005年03期 |
16 |
汪智军;珍稀植物矮沙冬青的资源调查及其保护[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年05期 |
17 |
张苺;;2005-2007年世界新开发铜矿[J];国土资源情报;2006年01期 |
18 |
梁金强;吴能友;杨木壮;王明君;沙志彬;;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估算方法及应用[J];地质通报;2006年Z2期 |
19 |
刘述德;龙昱;;海口市中低温地下热矿水资源量与开发潜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
20 |
盖玉磊;;东营凹陷孔二段烃源岩发育特征及生烃潜力[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