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寒武系构造—沉积作用及响应特征

尹微  
【摘要】: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下寒武统发育厚层白云岩,白云岩内孔、缝、洞等次生孔隙发育,具有形成优质储层的有利条件;中寒武统沉积厚层膏盐岩,具有极强的封盖能力;同时,塔里木盆地台地相区中下寒武统发育优质碳酸盐岩烃源岩。三者在空间上构成了有效的生储盖配置关系,使得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具有极大的勘探潜力。 本文以构造地质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通过区域地震资料系统分析,研究了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中下寒武统构造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从构造-沉积相互作用与响应的原理出发系统剖析了中下寒武统沉积特征和相带分布,并对不同沉积相带下的储盖层发育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取得如下认识: (1)中央隆起带中下寒武统发育一系列箕状断洼。箕状断洼主要分布于巴楚隆起和塔中隆起西南部。走向以北西南东向为主,倾向以北东、南西向为主。 (2)中央隆起带箕状断洼是在特定基底背景基础上,经过后期伸展、挤压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塔里木盆地基底剩余重力异常高带与箕状断洼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基底磁异常资料得到的隐伏基底断裂走向与箕状断洼走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3)箕状断洼对中下寒武统沉积具有直接的控制作用。中寒武统,箕状断洼深洼处泻湖沉积环境发育云质膏岩、膏岩;斜坡部位潮间带沉积环境发育膏岩、盐岩互层沉积;箕状断洼顶部潮上带沉积环境发育红色盐岩、泥岩。根据岩石岩性和岩层厚度对中寒武统盖层进行评价:箕状断洼深洼处为厚层盖层分布区,斜坡部位为中厚层盖层分布区,箕状断洼顶部为一般盖层分布区,三者均具有有效封盖能力。 (4)下寒武统箕状断洼内水体由深至浅依次发育灰质云坪、云坪、膏质云坪、盐质云坪沉积。通过对影响白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构造运动和岩溶作用等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下寒武统白云岩储层进行评价,箕状断洼深洼处含灰云岩具有最好的储集物性;斜坡部位的含膏云岩和白云岩储集物性次之;箕状断洼顶部含盐云岩储集物性一般。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丽娟,郑和荣,解习农;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断裂构造及油气运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2期
2 徐守余,李学艳;胜利油田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断层封闭模式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01期
3 高平,李丽君;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营组构造及成藏条件研究——以现河庄油田为例[J];断块油气田;2004年02期
4 曾宪勇,毛江辉,王立杰,刘青河;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勘探潜力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年S1期
5 李春芹,许建华,郝新武,周李军,王思文;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西端复式油气成藏特征[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毛昌强;;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成藏条件分析[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7 贾志斌;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变动与油气分布的相关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4年02期
8 彭君,王秀林,武晓玲,王运所,何显莉;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部油气成藏模式[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年05期
9 文凤余;程若江;;聚合物溶液粘度不稳定因素分析与治理[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刘学锋;巴彦浩特盆地中央隆起带成因机制及油气远景初探[J];河南石油;1997年03期
11 刘华,蒋有录,杨万琴,王宁;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油-源特征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1期
12 朱继田;郭明刚;刘志辉;;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勘探前景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12期
13 何家雄;夏斌;王志欣;孙东山;;南海北部大陆架东区台西南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年03期
14 李丕龙;;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油气突破领域与勘探方向[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年05期
15 唐玄;张金川;边瑞康;李敬含;王艳芳;王敏;;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下奥陶统构造调整定量研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J];地学前缘;2008年02期
16 马春生;许化政;宫长红;孙联中;;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奥陶系风化壳古油藏与靖边大气田关系[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年02期
17 宁宁;陈孟晋;孙粉锦;许化政;;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古油藏的确定及其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年02期
18 朱继田;郭明刚;于俊峰;杨宝成;;乌石凹陷古近纪结构形成机制与成藏关系[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2期
19 秦永庆;周青;程朝华;;浅析惠民凹陷西部基山砂岩体[J];今日科苑;2008年14期
20 王克;查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油气事件成藏规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占武;高锐;李秋生;匡朝阳;李朋武;贺日政;王海燕;熊小松;;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区深部结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建清;贾保江;杨平;陈文斌;陈文西;付修根;;碳、氧、锶同位素在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南侧隆额尼-昂达尔错古油藏白云岩成因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许涛;林承焰;;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端沙四段洪水-漫湖沉积特征研究——以纯41断块为例[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郭伯举;谢衍兴;胡平忠;李林;;珠江口盆地生物礁的地震反射特征及其勘探效果[A];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文集[C];1997年
5 李健;苏玉山;谈玉明;王生朗;武晓玲;吴莉芝;;东濮凹陷深层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方向[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6 冯晓杰;蔡东升;;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7 王同和;;呼伦贝尔-巴音和硕裂谷系的演化及形成机制[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7)[C];1988年
8 向才富;冯志强;庞雄奇;吴河勇;李军虹;;松辽盆地晚期热历史及其构造意义:磷灰石裂变径迹(AFT)证据[A];第九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朱怀诚;高琴琴;王启飞;黄智斌;杜品德;;新疆南部巴楚组晚泥盆世孢子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10 武晓玲;;东濮凹陷深层凝析气藏成藏模式研究[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微;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寒武系构造—沉积作用及响应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2 马士忠;惠民凹陷古近纪构造与沉积演化及油气成藏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郭洪金;东营凹陷河125断层的几何学再造及其对沙三中砂体沉积的控制作用[D];浙江大学;2007年
4 靳广兴;东濮凹陷北部成藏动力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张福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沙三段储层预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范立勇;临盘油田大芦家地区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精细油藏描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7 陈文西;羌塘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沉积盆地演化[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8 付修根;北羌塘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9 刘丽;东濮凹陷及邻区凹陷上古生界热演化史与二次生烃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常振恒;东濮凹陷深层天然气成藏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君;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辛地区断裂与油气运聚关系[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2 周进松;东濮凹陷北部盐湖盆地沙三中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与有利岩性圈闭分布区带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王军;复杂断块成因机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程国峰;临13断块区沙四段断裂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5 高丽华;惠民凹陷商河地区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沉积体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6 谢远军;大芦家临10单元临56-4块低渗透油藏治理开发[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马喜斌;文西断裂带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8 石雪峰;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层序地层学研究及重点层位有利区带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李令喜;东濮凹陷河岸地区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王波;东濮凹陷卫城地区沙河街组油气目标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吐哈有望迎来第二个油气储量增长高峰[N];中国石油报;2005年
2 记者 师啸;吐哈油田勘探获得新进展[N];中国石油报;2006年
3 马小伟宋海芝;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细化断块油藏分类[N];中国石化报;2007年
4 周生荣;中原钻三承钻濮深17井顺利中完[N];中国石化报;2008年
5 孙清华;精细注采调整细中求胜[N];中国石化报;2009年
6 许忠;吐哈油田打响油气勘探四大战役[N];中国石油报;2007年
7 记者 杨峻发 通讯员 郎玖发;吐哈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N];吐鲁番报(汉);2006年
8 蔡廷永 周新科;东部老油区挑起稳产上产重担[N];中国石化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仇国强;效益勘探引领老油田增储挖潜[N];中国石化报;2008年
10 朱斯明;勘探开发一体化:从“鸡肋”中剔肉[N];中国石化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