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矿业城市对支撑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矿业城市经济转型问题是世界性难题。本文从系统分析矿业城市经济转型基本概念和现状入手,借鉴国内外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理论发展与实践成果,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注重历史研究与现状分析相结合,移植借鉴与理论创新相结合,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理论发展、转型模式分析、转型评价指标与方法、转型实证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探索了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理论发展趋势,系统归纳了矿业城市经济转型模式分析方法,结合江苏省徐州市经济转型实际进行了实证分析,首次提出了区域和谐发展理论和矿业城市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本文研究主要成果与创新:
1.通过对矿业城市发展、转型及其演变规律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廓清了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的相关概念,总结归纳了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理论,提出了关于发达地区欠发达矿业城市经济转型应走区域协调互补发展之路,即区域和谐发展理论——“软肋挺起论”的新型理论观点。
2.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的正反经验,综合归纳了“内炼外引型、内限外拓型、内聚外联型和内敛外靠型”等四类经济转型模式,并揭示了江苏省徐州市采用“内限外拓型经济转型模式”的理论依据。
3.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系统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矿业城市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该指标对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程度将40个三级指标划分为6个决定性指标和34个参考性指标;采用量化分析方法,明确了矿业城市经济转型始点与终点的决定性指标。
4.利用层次——人工神经网络叠加分析法,对徐州市经济转型发展历程进行验证,初步预测了该市经济转型的未来走向,指明了该市经济转型的始点与终点。
5.从加强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理论体系创新、政策体系创新、技术体系创新、评价体系创新和人才体系创新等方面,系统提出了确保我国矿业城市经济转型既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