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南部金成矿条件分析及前景评价
【摘要】:本文在系统论述熊耳山—外方山地区区域地层建造、构造特征及岩浆作用等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总结了嵩县南部金成矿地质特征,分析了金成矿控制因素和成矿条件,评价了成矿前景。
详细分析了该区金成矿控制因素,认为金矿的形成和空间分布与熊耳期火山喷发活动、燕山期岩浆活动及马超营断裂带的演化关系密切。区域北西西向和北东向基底断裂构造不仅控制了火山盆地和火山机构的形成和分布,而且控制了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岩体的分布,从而控制了区域金异常的分布及金矿床(点)的分布;金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受熊耳群古火山机构及其旁侧断裂构造蚀变带的联合控制,大致呈环带状分布于火山口外围;受矿床产出构造位置及成矿机理差异的制约,区内金矿床类型可分为构造蚀变岩型、爆发角砾岩型及石英脉型三种,尤其是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分布广,规模大。金矿体的产状和空间分布则受构造蚀变带内局部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剪裂带阵列的控制,总体上符合里德尔剪切实验规律,建立了金矿构造控矿模式,分析了矿体产出的总体规律。探讨了金成矿物质来源及物理化学环境,通过对硫、铅及氢氧同位素资料分析,认为金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同时在含矿流体运移过程中有少部分地壳物质的加入;成矿流体总体上是在偏酸性的环境中形成和运移的,但在成矿的中—晚期阶段一度存在偏碱性环境;成矿流体的温度101.2~318.6℃,平均232℃,属于中—低温环境。研究区金矿的形成是长时间、多期次、多阶段构造—岩浆热流体作用的结果,具有多期次叠加的特点,最终成矿时间为燕山晚期。
对研究区地层建造、构造特征和地球化学异常等成矿条件进行分析,并与已知金矿区类比,认为研究区成矿条件优越,找矿前景广阔,指出环形构造东、南侧化探异常区是进一步找矿的重点靶区。
|
|
|
|
1 |
梅秀杰;耿怡智;庞绪成;;嵩县南部古火山机构控矿作用及找矿方向[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2 |
贾叶飞;李霞;;中国北方金矿床铅同位素研究[J];矿床地质;1993年02期 |
3 |
俞广钧;;马厂箐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其成因探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1988年01期 |
4 |
王海金;;五凤—小西南岔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J];吉林地质;2006年04期 |
5 |
董光贵;;黔西南吴家寨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富集规律探讨[J];矿物学报;2007年Z1期 |
6 |
何小强;唐松华;柴雪峰;;广西田林县朝阳金矿床地质特征[J];南方国土资源;2006年10期 |
7 |
董光贵;;黔西南塘新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矿产与地质;2007年03期 |
8 |
赵有军;李彦强;路耀祖;;青海省兴海县满丈岗地区金的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J];黄金科学技术;2008年05期 |
9 |
江里跃;福建建阳江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福建地质;2005年03期 |
10 |
柳志进;张维昕;;莱西市山后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分析[J];黄金科学技术;2008年02期 |
11 |
梁华英,王秀璋,程景平;粤西大沟谷钠长石岩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J];地球化学;1997年03期 |
12 |
刘玉平,时俊峰;延边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及金矿找矿[J];矿产与地质;1999年03期 |
13 |
刘远辉;;贵州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J];贵州地质;2009年03期 |
14 |
高学兑;湖南水口山金矿床地质特征[J];矿产与地质;1989年02期 |
15 |
钟长林,韩永吉;吉林兰家金矿床地质特征简介[J];吉林地质;1998年02期 |
16 |
左全狮;;江西九岭山西段大湖塘—李扬斗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进一步找矿前景评价[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年04期 |
17 |
韦龙明,黄建军,杨世瑜,李惠,李福东,吴烈善,邹湘华,钟昆明;重要类型金矿床(体)成矿预测研究[J];矿产与地质;2001年01期 |
18 |
安晨光;;内蒙古大青山——乌拉山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的分析与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08期 |
19 |
曲广涛;张晓东;周文君;齐增辉;;辽宁四道沟金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潜力评价[J];黄金;2007年09期 |
20 |
卢汉堤;敬荣中;陈远荣;耿文辉;潘祖仁;晏建忠;;福建省何宝山金矿床地质物化探综合找矿预测[J];地质与勘探;200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