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西北部乐业孤立碳酸盐台地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研究
【摘要】:右江盆地内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不等的晚古生代孤立碳酸盐台地,构成了盆地内一种重要的沉积类型。乐业孤立碳酸盐台地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台地之一,通过台地上典型剖面(甘硐子剖面)的研究及其与与相邻台地(靖西台地和凌云台地)晚古代地层序列对比,基本查明了乐业台地石炭、二叠系沉积序列。其典型地层序列自下向上依次为:早石炭世尧云岭组、都安组,晚石炭世大埔组、黄龙组,晚石炭-早二叠世马平组,早二叠世栖霞组,中二叠世茅口组和晚二叠世合山组。对乐业孤立碳酸盐台地的沉积相和层序地层研究表明,乐业台地石炭二叠系包括有开阔台地相,局限—半局限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和台凹相四种主要的沉积类型,以开阔台地相为主。台地上石炭二叠系可识别出30个三级层序,构成了3个二级层序,与华南地区有较好的对比关系。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乐业孤立碳酸盐台地在晚古生代的形成与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台地在晚古代的演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边缘碳酸盐台地(早泥盆世-中泥盆世),孤立碳酸盐台地(晚泥盆世-中二叠世),淹没碳酸盐台地(晚二叠世)。右江盆地的发展大体经历了6个阶段,与乐业台地的演化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其中边缘碳酸盐台地阶段在时间上对应于右江盆地浅水陆表海和深水裂谷盆地发育阶段,孤立型碳酸盐台地阶段对应于洋壳盆地形成及其强烈扩张阶段,而淹没型碳酸盐台地对应于相当于洋壳盆地的收缩阶段。该台地的形成与演化具有典型性,可以代表盆内北部其它孤立台地的一般特征与性质。本文对右江盆地玄武岩的活动规律作了分析,认为右江盆地由晚古生代玄武岩活动幕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其反映的基底拉伸—沉降过程对盆地的形成与台地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与峨眉山玄武岩的比较,本文认为右江盆地晚古代的玄武岩与前者在成因上有一定联系,在时空分布上显示出自南向北由海向陆的迁移,可能属同一期深部岩浆活动的结果,并可能与地幔柱相关。
|
|
|
|
1 |
李博;李杰;云凤琳;;饶阳凹陷马西地区东营组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3期 |
2 |
谢豪;;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四段沉积相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9期 |
3 |
刘德智;张春生;任利剑;赵逸清;;普光气田飞仙关组沉积相与层序地层[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8年01期 |
4 |
朱美衡;郭建华;伍永田;王明艳;;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及对储集砂体的控制作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5 |
王德海;谭文文;徐文世;曲希玉;康海平;王斌;刘立;杨德明;;东北佳木斯—内蒙古地区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研究[J];地学前缘;2011年04期 |
6 |
杨明慧;刘池洋;兰朝利;刘乐;王金秀;;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晚古生代陆表海含煤岩系层序地层研究[J];沉积学报;2008年06期 |
7 |
李文茂;李国蓉;张天操;李弢;金小燕;周大志;;川东南庙高寺—二里场地区嘉陵江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相[J];海相油气地质;2010年02期 |
8 |
陈新军,谢其山,邢作云,焦志峰,陈萍丽;塔中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分析与沉积相研究[J];新疆地质;2004年02期 |
9 |
李明娟;郑和荣;张海清;;济阳坳陷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6年05期 |
10 |
王蛟;;车镇凹陷沙河街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研究[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7年01期 |
11 |
曹强;叶加仁;;南黄海北部盆地东北凹陷烃源岩的早期预测[J];地质科技情报;2008年04期 |
12 |
龚斌利;王金平;;公婆泉盆地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层序地层和铀成矿特点[J];铀矿地质;2006年01期 |
13 |
胡宗全;层序地层研究的新思路——构造—层序地层研究[J];现代地质;2004年04期 |
14 |
李增学;余继峰;李江涛;韩美莲;;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共存富集的组合形式及上古生界沉积控制机制分析[J];地球学报;2007年01期 |
15 |
林良彪;陈洪德;朱利东;;川东地区吴家坪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年06期 |
16 |
宋谢炎;侯增谦;汪云亮;张成江;;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扬子板块西缘的构造-岩浆活动[J];地质论评;1999年S1期 |
17 |
王金萍,范海玲;东濮凹陷兰聊断层下降盘沉积相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03期 |
18 |
宋谢炎,王玉兰,曹志敏,金景福,李巨初,温春齐;峨眉山玄武岩、峨眉地裂运动与幔热柱[J];地质地球化学;1998年01期 |
19 |
廖震文;胡光道;;一种非传统铜矿资源——黔西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地质科技情报;2006年05期 |
20 |
惠博;伊海生;陈三运;时志强;;龙门山马角坝地区石炭纪沉积相和层序地层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