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的改革研究
【摘要】: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我国的矿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值的5%~6%,95%的能源和80%的工业原料都依赖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经济始终保持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地位,它是我国社会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我国人均石油、煤炭、钢、铜、铝和水泥的消费量从1990年的0.10t/人、0.9t/人、36.59kg/人、0.63kg/人、0.73kg/人、175kg/人、提高到17t/人、0.98t/人、111kg/人、3.8kg/人、1.42kg/人、467kg/人。要在2020年基本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矿产资源的消费需求还会高速增长,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的恶化。能否合理利用矿产资源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建立一个有效合理的矿产资源税费调节制度则是解决资源利用的关键。
我国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调节体系。它实现了我国矿产资源使用制度从计划到市场的历史性飞跃,促进了资源的保护,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以及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开始显现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表现出在调整利益分配、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不足。这些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对矿产资源税费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资源税费制度,以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和谐发展。
论文正文共分五大部分,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部分研究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情况与存在的问题,揭示了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研究的背景和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矿产资源税费概念和相关的理论基础,包括矿产资源价值理论、矿产资源财产权理论、西方的公共物品理论、“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等,从理论根源来深层次理解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的建立;第三部分进行了中外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的比较分析,包括中外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的具体介绍,分析了它们的不同及给我们的启示;第四部分研究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设立的理论矛盾到实际操作管理,都对其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为改革提供了方向,指明了目标。第五部分探讨了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的目标、原则和相关的配套改革,提出了改革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