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GIS和RS的城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化研究

黄雄伟  
【摘要】: 本文在充分利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快速城市化的实际情况,以长沙市区(含长沙县星沙镇及其周边地区)为实验区,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城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化特征,模拟了研究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1)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植被、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五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符合湖南省土地利用特征的遥感解译标志。 (2)采用多步骤、综合的分类方法,完成了遥感影像的计算机分类,生成了1991年、1998年、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精度评价结果显示Kappa系数分别为0.873、0.852、0.869,均达到了应用要求。 (3)利用GIS手段,综合应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年均扩展强度指数、扩展程度指数、空间分析模型,从宏观到微观分三个不同层面对研究区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1991年-1998年和1998年-2004年2个时段土地利用时空演化特征。对比分析表明,前后2期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各有不同。 (4)应用数量分析和分形理论,对研究区城市土地景观镶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多样性较大,景观镶嵌结构比较均匀,不存在非常明显的优势景观,整体破碎程度较低。对于耕地、植被、建设用地等3个主要的景观类型而言,其空间格局变化又各不相同。 (5)采用马尔科夫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研究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终极状态概率,得到了城市土地利用的终极状态。分析结果表明,建设用地面积将会继续增加,最终面积将会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59.10%,成为研究区内最主要的用地类型。(6)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城市建成区面积为因变量,以经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主要因子作为自变量,应用SPSS数学分析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定量描述了各主要因子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中的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西安,杨俊;可持续发展与我国RS,GIS教育[J];测绘通报;2000年06期
2 赵文吉,张松梅,晋佩东;GIS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J];贵金属地质;2000年03期
3 范泽孟,颉耀文;基于RS与GIS技术的城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动态监测分析——以兰州市西固区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邹亚荣,张增祥,周全斌,谭文彬;遥感与GIS支持下的中国草地动态变化分析[J];资源科学;2002年06期
5 邹亚荣,赵晓丽,张增祥,周全斌,谭文彬;遥感与GIS支持下的中国草地动态变化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02年01期
6 赵巧红;张敬东;何瑞珍;;GIS与R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6期
7 潘宝玉,王贵祥;3S技术集成及其在地质领域中的应用[J];山东地质;1998年04期
8 李震,孙文新,曾群柱;综合RS与GIS方法提取青藏高原冰川变化信息——以布喀塔格峰为例[J];地理学报;1999年03期
9 赵文吉,张松梅,晋佩东;GIS技术在区域填图中实施方法与数字地图[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马荣华,胡孟春,毛端谦,黄杏元;基于RS与GIS的海南西部土地沙化/土地退化动态趋势研究[J];生态科学;2000年02期
11 杨群,李硕,李伟;流域水土资源信息系统的构建[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3期
12 查书平,丁裕国,于红博,谢志清,聂献忠;基于RS与GIS的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3 李兰,朱芮芮,钟名军;基于GIS的LL-Ⅱ分布式降水径流模型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04年01期
14 郑宗生;;RS与GIS在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J];海洋地质动态;2006年01期
15 孙旭红;;RS、GIS在城市规划监测中的应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6 刘克;赵文吉;胡德勇;;基于SPOT5和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的北京北部山区土壤侵蚀变化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08年03期
17 赵晓丽,张增祥,王长有,彭旭龙,刘斌;基于RS和GIS的西藏中部地区土壤侵蚀动态监测[J];水土保持学报;1999年02期
18 刘建军,李春来,刘荣高,邹立星;RS和GIS支持的喀斯特山区公路建设可行性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0年02期
19 杨晓明;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0 王晓娟;李德军;徐忠林;杨桄;郑南;;基于RS和GIS的作战电子沙盘实现技术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峰;阮柏林;张鹏林;;集成新型RS和GIS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方法研究[A];现代测量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马兰俊;段建南;李永平;胡德勇;;基于GIS的闲置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以长沙市为例[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3 高俊;田毅;陈建平;;基于RS和GIS的大比例尺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类研究——以北京市宣武区为例[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4 商震;翟永梅;;基于RS与GIS功能互补性的震害评估方法浅析[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曾彬;;基于RS与GIS技术的汶川地震非重灾区滑坡灾害分布规律研究——以陕西省宁强县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6 曾彬;;基于RS与GIS技术的汶川地震非重灾区崩滑灾害分布规律研究——以陕西省宁强县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杨剑;林奎;杨大勇;赵坤荣;姜国强;;RS与GIS在突发性水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中的应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8 杨剑;林奎;杨大勇;赵坤荣;姜国强;;基于RS与GIS的珠三角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9 齐丽丽;刘勇;董春雨;;基于RS和GIS的青海湖湖面变化三维动态模拟[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10 卓静;邓凤东;何慧娟;;基于RS和GIS的延安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A];全国农业遥感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雄伟;基于GIS和RS的城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2 曹波;基于RS和GIS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曹月娥;基于GI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4 郭碧云;基于RS和GIS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同辉;宁波市新农村GIS开发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春;基于VR/GIS一体化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付博;基于GIS和遥感的长春市宜居性环境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阿玛娜;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马海民;基于面向对象的高速铁路网络资源时空GIS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09年
10 李伟;GIS内多绝缘缺陷产生混合局部放电信号的分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李;基于RS和GIS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宋涛;基于GIS和RS的潍坊市城市扩展动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忠伟;基于RS与GIS海南岛台风灾害对橡胶影响的风险性评价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卫;基于GIS和RS的战场态势信息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夏福瑞;基于RS和GIS的自贡市长山盐矿区生态环境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6 程鹏;基于RS和GIS的泰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扩展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万红;基于RS与GIS的黄河三角洲湿地信息提取与分析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8 王一涵;基于RS和GIS的洪河地区湿地生态健康定量评价[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齐广慧;基于RS和GIS的油气管道选线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周从斌;李子溪流域土壤侵蚀遥感监测[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英;我国GIS产业逐步走向成熟[N];光明日报;2009年
2 通讯员 杨黎明 卢伟萍;气象GIS应用联合实验室在广西成立[N];中国气象报;2010年
3 记者 李大庆;地理信息系统之父诠释GIS新理念[N];科技日报;2010年
4 刘建国;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周原地区古代人地关系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娟;移动GIS应用井喷还差什么[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6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王亮;GIS在文化遗产地管理中的应用初探[N];中国文物报;2008年
7 记者 刘修兵;滁州将GIS引入文物普查[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立实;中国GIS协会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N];中国测绘报;2009年
9 李响;积极推动我国GIS技术自主创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张巍巍;影像和GIS的未来走向:简便易用 真实生动[N];科技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