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低渗透砂岩油藏剩余油整体监测研究

王炯  
【摘要】: 到2003年底,我国已探明的低渗透油(气)藏储量约占全国总探明储量的26.1%,其中87%为低渗透油藏。随着开发战略由一类储层(常规储层)向二、三类储层(非常规储层)转移,低渗透油藏已成为油田开发的主战场。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储层特性(孔隙结构复杂、毛管压力高、泥质含量高等)决定了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本文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油藏剩余油监测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和单一性,以中原油田卫81断块沙四段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剩余油监测技术的整体性、系统性为目标,从水淹层测井解释及剩余油饱和度解释两个方面,开展了低渗透砂岩油藏剩余油整体监测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类似油藏,取得良好挖潜效果。 本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以单项剩余油监测解释技术为基础、以油藏剩余油一体化监测为中心,开展了以区块为单元的剩余油整体监测研究,充分发挥“集成作用”的优势,提出由点→线→面的低渗透砂岩油藏剩余油整体监测技术思路、方法并在文25、文51、濮城南区沙二下、胡12、文33块沙二下等区块进行了推广应用。 2、针对低渗透储层特性特征,开展了储层参数研究、水淹层精细解释方法及水淹级别划分标准研究。在水驱油岩电实验基础上,用电阻率相对值法,通过区块测井参数与解释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套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精细解释模型,形成了以产水率为主要参数的水淹层分级定量解释技术,解决了混合液电阻率求取困难的问题。 3、根据低渗透砂岩油藏的特性,开展了单项剩余油监测技术的完善与改进研究。改进了中子寿命测井施工工艺,提出了泥质校正法进行碳和氧(C/O)定量解释新思路。 4、针对有、无注水剖面资料两种情况,开展了分层注水水量分配研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小层累积注水量动态劈分的新方法,并研制了自动劈分软件。 5、将剩余油监测新技术—可控源电阻率三维成像技术应用到低渗透砂岩油藏剩余油监测中,实现了从线到面的监测,拓宽了剩余油监测的范围;在综合考虑注采井组或渗流单元生产史的基础上,开展了应用数值试井方法确定平面压力场分布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孝特,陈章明,郭万奎,孙忙忠;萨尔图油田北二区东部密井网区剩余油分布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张国庆,陈庆陵,郝文民,张加友,杨晓波;东濮凹陷胡十二块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对策[J];西北地质;2002年02期
3 武楗棠,余谦;井间剩余油富集区确定方法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3年04期
4 马瑞国,王小平,王学忠,孙德海,姬秀萍;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J];内江科技;2004年04期
5 阎林,孙卫,朱玉双,梁晓伟;丘陵油田陵二区三间房组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国际风险投资商收购和盘活老油田的只赚不赔的制胜保障——JSY技术[J];国外测井技术;2007年05期
7 ;国际风险投资商收购和盘活老油田的只赚不赔的制胜保障——JSY技术[J];国外测井技术;2007年01期
8 王会东;方建平;张竹林;;细分流动单元技术在临南油田的研究及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2期
9 ;国际风险投资商收购和盘活老油田的只赚不赔的制胜保障——JSY技术[J];国外测井技术;2007年06期
10 张昌民,林克湘,徐龙,施冬;储层砂体建筑结构分析[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11 张磊,胡云亭,王文升,舒政,杨志彬,贾玉培;聚合物后续水驱阶段剩余油挖潜技术[J];矿物岩石;2003年04期
12 朱广社;三维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技术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J];地质与资源;2005年01期
13 侯金明;黄博爱;韩新宇;;利用水平井开发薄油层技术研究及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0期
14 ;国际风险投资商收购和盘活老油田的只赚不赔的制胜保障——JSY技术[J];国外测井技术;2007年03期
15 周银邦;吴胜和;岳大力;刘江丽;刘志鹏;;地下密井网识别废弃河道方法在萨北油田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4期
16 鲁洪江,柳强,邢正岩,冯文光,刘兴德;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地质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17 郭齐军,吴玉玲,厉玉乐;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2+3)层系剩余油分布及开发思路[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3年04期
18 邵晓伟,林娟,李英涛,周化彬,刘俊山;胜坨油田坨28断块沙二段上油组沉积微相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3年03期
19 聂锐利,谢进庄,李洪娟,郑希科;过套管电阻率技术在大庆油田剩余油饱和度评价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0 郭康良;;WZ油田Z11块储层地质建模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星;毕义泉;汪庐山;任占春;;低渗透砂岩油藏渗吸规律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凡华;;利用复杂结构井开采剩余油[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宋荣华;丛玉梅;胡桂琴;;剩余油微观赋存状态研究[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李音;周丽威;高湛淳;;杏北油田高含水期提高剩余油描述精度方法及应用[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周延军;朱彦群;林明华;贾云超;;生产测井资料在严重非均质油藏剩余油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石油石化工程技术和物装手册(第一分册)[C];2003年
6 魏斌;李能根;;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剩余油及其分布[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7 孙黎娟;乔国安;郝敬华;姜秀萍;周风利;;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马世忠;王一博;李士奎;朱焱;郝兰英;;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及其对剩余油控制机理[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江淮友;翟春凤;肖兰花;李晓英;李丽萍;;大庆油田储层渗流特征研究与应用[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康红庆;王丽敏;周丽威;;水动力学法剩余油挖潜技术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炯;低渗透砂岩油藏剩余油整体监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2 黄文芬;孤东七区西储层非均质表征及剩余油定量描述[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3 窦松江;北大港河流相砂岩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4 薛家锋;杏1-3区表外储层剩余油描述及注表活剂挖潜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5 王延忠;河流相正韵律厚油层剩余油富集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申本科;陆相砂砾岩油藏精细描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7 高博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预测方法研究[D];石油大学(北京);2005年
8 李安琪;水淹层测井解释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9 雷利安;濮城南区沙二上2+3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王震;陕北三叠系低渗油藏描述[D];西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永;胜坨油田坨28断块下油组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梁军彬;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评价及挖潜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3 杜丙录;萨南东部过渡带300米地区精细地质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肖伟;蒙古林砾岩油藏储层特征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5 闫百泉;萨北开发区北二西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6 侯创业;曙光油田曙266区块储层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7 唐许平;喇萨杏油田厚油层剩余油水平井挖潜可行性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8 王友兰;埕东油田东区储层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9 王一博;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10 杜善斌;高西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茂 陈俊 于静;将“剩余油”目标准确锁定[N];中国石化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幸福 实习生 王程龙;唤醒“沉睡”井激活剩余油[N];大庆日报;2011年
3 田真 庞丽丽 高爱霞;深挖复杂断块剩余油“宝藏”[N];中国石化报;2010年
4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何跃东;河流相储层剩余油成因类型及分布模式[N];陕西科技报;2008年
5 贾新青 郭良杰 张涛;饱和度测井抓剩余油“活鱼”[N];中国石化报;2009年
6 李祖诗唐仲松;运用电磁法勘探剩余油[N];中国石化报;2008年
7 王晓菲 记者 幸福;打造剩余油检测利器[N];大庆日报;2010年
8 本报通讯员 贾风先 林毅 潘为英 本报记者 王建高;剩余油中找油流[N];科技日报;2005年
9 付冰;长庆采三“旁敲侧击”挖掘剩余油藏[N];中国石油报;2007年
10 王义;如何管理剩余油墨[N];中国包装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