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频带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研究
【摘要】:
针对油气勘探开发中地面地震分辨率低,用地震资料不能有效识别薄层地层、薄层储层等难题,本文开展了宽频带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研究,主要包括地震波高频衰减规律、地震波高频衰减的物理机制、地震波高频衰减的恢复方法及宽频带高分辨率地震应用等研究内容。
本论文通过对传统的地震波衰减规律、地震波衰减物理机制和目前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的调研,结合双井微地震测量数据中观察到的现象,系统分析、深入研究,取得如下四点新进展。1、认识到松辽盆地地震勘探中的高频衰减主要产生在近地表低速层及近震源区。2、提出地震波传播的基本单元是纳米级的质点,地震波高频衰减的物理机制主要是孔隙骨架之间的弹性视衰减。3、研制出恢复地震波高频衰减提高地震分辨率的新方法,可以将大药量激发地表接收的地面地震延拓成小药量激发高速层接收的宽频带地震。4、认识到薄层储层的反射振幅有随频带宽度的变化而变化(AVF)的特征,薄层储层调谐厚度是频率的函数,频带窄调谐厚度大,频带宽调谐厚度小。
宽频带高分辨率地震方法在松辽盆地应用后见到好效果。宽频带高分辨率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比常规地震剖面提高2倍。也就是说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合的地面地震分辨能力由9—15m提高到3—5m。在宽频带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上见到丰富的构造、沉积等地质现象。在肇源南、江37等三维地震工区解释出一批薄层岩性圈闭,为松辽盆地油气勘探部署及油田开发提供了依据。
本论文研究成果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构造学研究、沉积学研究、油气储层预测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
|
|
|
1 |
赵殿栋,郑泽继,吕公河,谭绍泉,张庆淮,徐锦玺;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采集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年03期 |
2 |
王珂;;检波器组合对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影响[J];中国煤炭地质;2010年07期 |
3 |
刘建华,彭向峰,孙智峰;高分辨率地震技术探测采空区研究——以贾汪煤矿区为例[J];高校地质学报;1996年04期 |
4 |
接铭训;塔里木盆地沙漠区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方法探讨[J];中国石油勘探;1999年01期 |
5 |
赵成斌,刘保金;浅层地震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华北地震科学;1998年02期 |
6 |
杜增利;徐峰;刘文革;姜庆国;;相位移法高频补偿稳定性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7 |
陈恭伟;陕甘宁盆地伊盟地区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及效果[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6年S2期 |
8 |
张淑芹;;GeovecteurPlus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开发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9期 |
9 |
张改慧;胡时岳;;大阻尼高灵敏度复合地震检波器的研究[J];力学与实践;2010年02期 |
10 |
潘祖福;如何发展四川盆地地震勘探?[J];天然气工业;1998年06期 |
11 |
罗仁泽,吴希光,龙资强;四川罗渡溪山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年03期 |
12 |
岳蓉;;石油物探关键技术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05期 |
13 |
蔡武斌,宁松华;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激发方式探讨——以八面河地区为例[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
14 |
赵庆献;王立明;杨蜀冀;罗文造;;“探宝号”船可变阵列震源的实现及应用[J];南海地质研究;2005年00期 |
15 |
安广才;浅谈煤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几个理论问题[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2年02期 |
16 |
夏勇;;ARAM24—VSR在高分辨率可控震源勘探中的应用[J];物探装备;1999年03期 |
17 |
T.J.Papworth;何爱月;;英国玄武岩覆盖区上的地震勘探[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0年04期 |
18 |
凌云;塔里木盆地岩性地震勘探技术[J];中国石油勘探;2003年01期 |
19 |
李运肖;;地震勘探对滑动构造的解释[J];陕西煤炭;2009年05期 |
20 |
孟昭波;杨丽华;;地震勘探正演问题中震源机理的数值模拟[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