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应用研究
【摘要】:
从中国陆上近年来岩性油气藏探明储量分析,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20%逐步上升到目前的55%左右,初步显示出岩性储量上产方面的重要意义。岩性油气藏是目前中国陆上油气勘探的四大重要领域之一(其它前陆冲断带油气藏勘探、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和老区精细勘探),也是目前实现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现实领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丰富的地震资料中提取尽可能多的地下信息,这不仅要研究叠后资料,更需要研究叠前资料。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广泛开展,利用非纵多波地震资料可以获得新的地质构造信息,这为解决复杂油气构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论文结合目标工区取得的创新性进展为:
首先,对叠前反演得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各种属性参数的适应性,如弹性波阻抗技术、AVO技术等,提出了实际叠前反演时各种方法的适应范围与使用条件,为方法的合理选择与有效应用提供了前提。
然后,结合塔里木盆地实际地震资料,在碳酸盐岩油气藏地震资料保真高分辨率处理方面,重点围绕静校正、吸收补偿、去噪、反褶积、动校叠加、叠前偏移等关键环节,开展系列技术攻关和应用研究;在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地震识别、预测和综合评价方面,进行叠前反演体和叠前属性突出储层特征、增强储层与非储层的差异的研究,开展AVO分析及叠前多属性融合提高流体识别能力研究。
最后,通过理论方法的研究,选择了合理的技术方法,并在塔里木盆地实际资料中进行了应用,有效的识别出了该区的有利含油气区,提出了勘探建议井位,形成了该区从面向叠前地震反演的“三高”资料处理开始,全面开展基于叠前信息的油藏描述配套技术系列,为该区进一步勘探与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论文总结出了塔中地区从地震资料精细保真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到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描述碳酸盐岩储层的一体化的工作流程。该工作流程通过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其它类似工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
|
|
|
1 |
李国福;苏云;黄倩;;弹性波阻抗反演技术的应用[J];岩性油气藏;2010年S1期 |
2 |
孟宪军,慎国强,王玉梅,钮学民;叠前AVA地震纵横波阻抗同步反演技术研究[J];石油物探;2004年S1期 |
3 |
裴发根;邹长春;何涛;史謌;仇根根;任科英;;中低孔渗储层岩石弹性参数的流体敏感性研究(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10年01期 |
4 |
李杨;贺振华;黄德济;程刚建;宋洪勇;;流体识别因子试验分析及应用[J];石油物探;2010年06期 |
5 |
高建虎;刘全新;雍学善;刘洪;;双相介质叠前储层参数反演方法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10期 |
6 |
刘雯林;;煤层气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J];岩性油气藏;2009年02期 |
7 |
刘国强;谭廷栋;;测井纵横波速度的油气层侵入校正法[J];测井技术;1993年04期 |
8 |
王建民,王元波,裴江云,王丽娜,关昕,刘国友;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松辽盆地中、浅层岩性油藏勘探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年05期 |
9 |
胡作维;黄思静;单钰铭;李云;齐世超;赵杰;;珠江口盆地东部新生界储层砂岩波速试验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8期 |
10 |
刘东海;;初析钻井岩心弹性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2年06期 |
11 |
赵洲;;基于AVA叠前同时反演的流体识别因子构建[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3期 |
12 |
甘利灯,赵邦六,杜文辉,李凌高;弹性阻抗在岩性与流体预测中的潜力分析[J];石油物探;2005年05期 |
13 |
黄新平;;叠前地震反演方法综述[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4期 |
14 |
A.Nur;白应甫;;用于储层描述和检测的地震岩石特性(Ⅱ)[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1年01期 |
15 |
罗运先;赵宪生;郭大江;;AVO技术在辽河盆地东部地区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4期 |
16 |
李艳玲;;AVO叠前反演技术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5期 |
17 |
张如伟;黄捍东;于茜;郭迎春;;叠前AVA反演预测储层流体的方法与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1期 |
18 |
王大兴;于波;张盟勃;宋琛;;地震叠前分析技术在子洲气田的研究与应用[J];岩性油气藏;2008年01期 |
19 |
李来运;张红斌;何晓松;;哈萨克斯坦ZAYSAN地区AVO处理效果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8年S2期 |
20 |
朱宏彰;张立贞;;在小型定点计算机上实现地震资料的反褶积处理[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2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