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四川盆地中新生代区域构造格架与构造演化过程研究

张维宸  
【摘要】: 四川盆地是龙门山以东、齐跃山以西、大巴山以南、大娄山以北的地区。它在构造上属于上扬子板块的一部分。面积约为25×104km~2。 本文在大量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和构造作用过程进行了研究。结合航磁、重力资料、地震资料和DEM资料、ESR测年资料以及其他相应的地质资料和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对四川盆地的基底构造、地层结构等进行了研究。运用电磁反演资料、遥感资料、GPS监测资料、钻井资料(龙深1井)和穿越龙门山地区地质剖面等方法,对龙门山冲断带的构造演化史进行了剖析。运用构造层序和构造沉积资料,对川西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川西盆地演化的动力学环境:拉张环境(Z—P)→过渡环境(T—J)→挤压环境(K—现今)。基于川中隆起区基底相对坚硬,整个海相构造层形变微弱,地层纵、横向连续性好,川中隆起区在多旋回构造改造过程中只被为数不多的断层所切割,以发育低-微幅度褶皱构造样式为特点,盆地盖层浅部(即上古生界以上地层)主要发育相对宽缓的箱状褶皱构造的构造格架及构造作用过程进行研究。对川东隔挡式褶皱带的研究,先研究隔挡式褶皱带,进而分析了滑脱带(层)问题。盆山体系的研究是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大地构造理论与模式以及其它地质理论发展的关键,论文最后运用盆山耦合理论对四川盆地的中新生代构造形变史和构造作用过程进行了总结归纳。总之,论文始终围绕着四川盆地中新生代构造作用这个中心而展开论述的,通过对盆地宏观和微观构造演化阶段的研究,以及对部分构造作用过程的模拟,目的是揭示四川盆地在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的一系列的改造和复杂变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高阳华;张成学;高阳兴;易新民;熊志强;;四川盆地油桐适宜栽培高度及分布[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3年02期
2 王华湘;刘烁;王帆;;四川盆地中-东北部地区珍珠冲段沉积相研究[J];内江科技;2010年05期
3 周游;古茜;王帆;;四川盆地川中地区珍珠冲段储层特征研究[J];内江科技;2010年05期
4 张鑑模;;从中国古代矿业看金属矿产的分布——兼论“历史报矿”[J];科学通报;1955年09期
5 李玉军;;TTI值在四川盆地有机质成熟度方面的应用[J];天然气工业;1984年03期
6 何天华,廖乘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划分、对比及印支运动对油气的控制[J];四川地质学报;1985年00期
7 刘绍裕;;四川盆地平均速度图的编制与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5年03期
8 曾道富;曾学思;;四川盆地古地温及古地温梯度的研究[J];天然气工业;1987年04期
9 陶庆才;四川盆地晚三叠世煤系地层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1988年04期
10 ;《四川气象》总11—29期要目索引[J];四川气象;1989年04期
11 田在艺,韩屏;中国中新生代地洼构造与油气矿藏[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0年03期
12 刘玳,尹树新,徐继业;青藏高原东部的纬向涡旋的形成及其对邻近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13 詹兆渝;余勇;胡雪;;四川旱涝——国际标准三十年简述[J];四川气象;1992年03期
14 刘俊英;陈重樑;;四川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和早侏罗世下益门组轮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质学报;1992年01期
15 王敏;;气测参数在四川盆地的应用[J];录井工程;1995年03期
16 于刚;;异常天气敲响生态警钟[J];科学大观园;2005年20期
17 ;2005年《四川地震》总目次[J];四川地震;2005年04期
18 许向宁;王兰生;袁永旭;;四川盆地红层找水打井工程与防灾减灾[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19 张鹏;郭延蜀;;南充市树麻雀种群数量及时空分布的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0 刘庆;毛军需;彭国照;;四川盆地夏旱多因素综合评估方法探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志斌;;发展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公言杰;邹才能;陶士振;;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连续型”大气区形成、分布与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四川盆地大川中合川—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成果[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4 于汇津;贾孝红;王绪本;;四川盆地地温资料数据库[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李耀吾;;利用四川盆地西坡实施南水北调是最佳方案[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徐明;朱传庆;单竞男;胡圣标;;四川盆地钻孔地温测量与大地热流分布[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7 于汇津;李庆阳;;四川盆地前震旦系地层与地热的关系[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8 王兰生;李宗银;张鉴;谢邦华;陈盛吉;李子荣;唐涤;;四川盆地东北部下三叠统高含硫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滕吉文;杨辉;张洪双;张雪梅;闫雅芬;张永谦;阮小敏;;汶川-映秀8.0级大地震的发生与岩石圈精细速度结构和动力机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10 蒋兴文;李跃清;;四川盆地夏季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对旱涝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首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子忠;四川盆地红层岩体主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岩峰;四川盆地东北部中—新生代造山与前陆变形构造叠合关系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3 梁西文;中扬子区晚三叠世—新近纪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张运波;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层序地层及沉积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黄文明;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忠义;鲁西中新生代伸展构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7 朱军;四川盆地苏云金芽胞杆菌cry和cyt基因的鉴定及其新型模式cry基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8 孙冬胜;冀中坳陷中区中新生代复合伸展构造[D];西北大学;2001年
9 江元生;西藏冈底斯中段措勤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10 张晓鹏;内陆湖泊非均质碳酸盐岩油藏勘探技术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维宸;四川盆地中新生代区域构造格架与构造演化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罗威;四川盆地中新生代地层区划及盆地演化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汪晴川;川东长兴组生物礁分布地震识别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胡罡;川东北部罗家寨构造带飞仙关组储层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5 方珂;明代四川省急递铺的地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屈燕微;四川盆地主要密度界面正、反演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毕珍;四川盆地森林土壤的有机碳氮存储及其空间分布特征[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8 陆晓芳;改进的非常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反演四川盆地主要构造界面形态[D];西北大学;2011年
9 高金尉;四川盆地西南地区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动力学背景的指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刘阳;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盆地模拟关键参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永育本报记者 王飞;灰霾之谜[N];四川日报;2007年
2 紫茵;廖昌永:从四川盆地到世界舞台[N];音乐周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陈其珏;中石油再携外资勘探国内气田[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周泽山;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屡获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1年
5 周泽山;翘望“飓风”卷走“忧虑”[N];中国矿业报;2003年
6 记者王孝祥 张学斌 通讯员石文斌;元坝地区勘探再获重大成果[N];中国石化报;2011年
7 成都市第一农科所高级农艺师 屈小江;四川盆地蔬菜保护地载培的发展方向[N];四川科技报;2000年
8 记者 邹衍 林雪峰;川商:走出去,天外是个天[N];经理日报;2006年
9 宋开文;飞机增雨 旱区解渴[N];四川日报;2006年
10 新讯;汶川地震是罕见型地震[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