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道γ射线能谱数据本底扣除方法研究及软件开发
【摘要】:
NaI(T1)γ谱仪测量中的本底比较复杂,影响本底的因素很多,如宇宙辐射、环境本底和γ射线同物质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康普顿散射效应等因素。而特征γ射线的全能峰叠加在本底之上。所以扣除本底,对得到全能峰信息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在常规直线法本底扣除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和剥峰扣除本底的方法,比较处理效果,并做软件设计实现。
在方法研究上,傅里叶变换法是通过傅里叶变换这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引入频谱方法实现γ能谱数据的本底扣除。能谱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将特征γ射线产生的特征峰看作叠加在光滑本底上的有用信号,视为高频突变成份。根据γ射线本底产生的机理,本底信号被看做是是一条连续光滑的曲线,而且变化平缓,视为低频成份。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谱线的频谱,利用理想滤波器,构造谱线,扣除低频本底成份,保留高频特征峰信息,实现本底的有效扣除;剥峰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引入剥离能量谱中变化迅速的特征信息,比较每一道的道址信息和它邻近道的道址信息并取小,将这种变换在所有道址上运行一遍,此时,能量谱其它位置保持不变,但特征峰峰位置的峰幅度会降低。此方法导致谱的光滑,趋于连接两个局部最小值,多次剥离后,得到本底的形状。
在软件设计上,本文运用VC++6.0可视化编程完成了软件开发设计,实现了图像显示程序、数据预处理程序、本底扣除方法程序和结果输出程序等功能模块,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应用软件。对软件功能和编译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给出了关键部分的源代码。
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法和剥峰法较为有效的实现全谱本底扣除,能够同时得到多个特征峰信息,优于直线法的峰区本底扣除;软件的设计使得数据处理的过程变得简捷、可视化、易操作,同时有助于分析比较每个环节的处理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
|
|
|
1 |
申慧;刘知贵;刘素萍;张活力;;模糊数学方法在γ能谱同一性识别中的应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2 |
孟庆云,王永昌;大体积环境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分析[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89年05期 |
3 |
胡宾鑫
,方方;USB便携式多道γ能谱仪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04年10期 |
4 |
孙儒林;核化学研究中γ能谱分析法的改进[J];核技术;1993年01期 |
5 |
朱维彬,徐四大,朱胜江,陈振鹏;BaF_2晶体γ能谱的温度特性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0年05期 |
6 |
张彪,董晨,赵志明;H-90A微机γ能谱仪[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4年00期 |
7 |
徐四大,任绍霞,齐卉荃,张凤银,陈泽民,郑燕宁,陈迎棠,梁伟,李明涛;大体积BaF_2γ能谱仪[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6年04期 |
8 |
张新军;王世联;王军;樊元庆;;几种HPGeγ能谱数据格式转换软件的研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8年05期 |
9 |
陈泽民,李明涛,徐四大,齐卉荃,梁伟;用人工神经网络识别复杂γ能谱[J];核技术;1996年08期 |
10 |
於国兵;;NaI(Tl)γ能谱谱线分析技术的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09年04期 |
11 |
王明秋;徐家云;戴壮荣;张钰;杨尊勇;姚振强;姚茂莹;;用中子活化分析滤毒罐内化学毒物的方法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1年05期 |
12 |
任天山;本征锗野外γ谱仪的刻度[J];辐射防护;1985年05期 |
13 |
林朝,陈英强,张庆文,谭复文,彭光慧;用多元线性回归法计算铀矿样中的U、Ra、Th和K含量[J];核技术;1991年06期 |
14 |
袁祖贵;用地层元素测井(ECS)资料研究沉积环境[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5年04期 |
15 |
史东生;弟宇鸣;周春林;;小波变换与傅立叶变换在γ能谱降噪处理中的比较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7年01期 |
16 |
曹午飞;鞠志萍;唐强;刘小伟;张纯祥;;源尺寸对野外γ能谱仪刻度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2期 |
17 |
朱迪;葛良全;吴翔宇;钱远琥;;航空伽玛测量中的虚拟探测器蒙特卡罗模拟[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年04期 |
18 |
吴伦强;韦孟伏;张连平;申亮;杨明太;党晓军;;γ能谱技术鉴定放射性核素的应用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9年05期 |
19 |
程翀;左亮周;许浒;王益元;朱国华;;基于DSP的γ能谱数据采集系统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20 |
魏彪,刘登忠,贾文懿;地面γ能谱测量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