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洮河复向斜地质构造基本特征与油气远景预测
【摘要】:洮河复向斜位于西秦岭构造带的中部,北为中秦岭隆起,南为白龙江隆起。西秦岭构造带位于中国腹心地带,是中国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北为祁连山构造带,西南为松潘-甘孜构造带,东南与摩天岭构造带相邻。西秦岭丰富的矿产资源历来是中外地质学家关注的焦点。本文是在分析西秦岭洮河复向斜基本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研究褶皱带中复向斜构造油气聚集的有利地段。
本文以实测的地质剖面为基础,以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为理论指导,进行详尽的野外实地调查、通过广泛收集各类资料、大量样品测试分析,研究洮河复向斜的构造演化特征与石油地质基本条件的关系,并且进行了有利探区的优选与评价。
从构造特点上来看,洮河复向斜为一个比较开阔的复式向斜构造,南翼相对完整,由南往北依次出现有晚古生代-三叠系地层。洮河复向斜主要受两大断裂所控制,即北部的岷县-宕昌断裂带以及南面的迭山-舟曲断裂带。洮河复向斜受到来自两个断裂的强大的挤压力,只有在洮河复向斜受力变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向斜区域,这对于油气的保存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
研究区在早古生代发育为松潘-阿坝坳陷区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了一套陆棚斜坡-盆地相含碳泥质岩、硅质岩夹碎屑岩、灰岩。晚古生代至早中三叠纪具有与扬子地区类似的构造-沉积环境,为一广阔的碳酸盐台地,发育台地-台地边缘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沉积。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发育碳酸盐岩浊流沉积与陆源碎屑浊流沉积。
研究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烃源岩、储集层均发育良好,并且在整个研究区内形成了大面积的三叠系的覆盖层。根据地层分析情况、剖面地质构造特征以及样品的测试情况,认为本区的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早古生带的寒武纪和志留纪,储层主要发育在晚古生带,形成了一套碳酸盐岩,盖层主要发育在三叠纪,主要为白云岩。将本区自下而上划分为两套具有潜力的生储盖组合,即下古生界生储盖组合,上古生界-三叠纪生储盖组合,最终确定出本区的有利目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