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西秦岭洮河复向斜地质构造基本特征与油气远景预测

范丽娜  
【摘要】:洮河复向斜位于西秦岭构造带的中部,北为中秦岭隆起,南为白龙江隆起。西秦岭构造带位于中国腹心地带,是中国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北为祁连山构造带,西南为松潘-甘孜构造带,东南与摩天岭构造带相邻。西秦岭丰富的矿产资源历来是中外地质学家关注的焦点。本文是在分析西秦岭洮河复向斜基本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研究褶皱带中复向斜构造油气聚集的有利地段。 本文以实测的地质剖面为基础,以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为理论指导,进行详尽的野外实地调查、通过广泛收集各类资料、大量样品测试分析,研究洮河复向斜的构造演化特征与石油地质基本条件的关系,并且进行了有利探区的优选与评价。 从构造特点上来看,洮河复向斜为一个比较开阔的复式向斜构造,南翼相对完整,由南往北依次出现有晚古生代-三叠系地层。洮河复向斜主要受两大断裂所控制,即北部的岷县-宕昌断裂带以及南面的迭山-舟曲断裂带。洮河复向斜受到来自两个断裂的强大的挤压力,只有在洮河复向斜受力变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向斜区域,这对于油气的保存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 研究区在早古生代发育为松潘-阿坝坳陷区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了一套陆棚斜坡-盆地相含碳泥质岩、硅质岩夹碎屑岩、灰岩。晚古生代至早中三叠纪具有与扬子地区类似的构造-沉积环境,为一广阔的碳酸盐台地,发育台地-台地边缘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沉积。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发育碳酸盐岩浊流沉积与陆源碎屑浊流沉积。 研究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烃源岩、储集层均发育良好,并且在整个研究区内形成了大面积的三叠系的覆盖层。根据地层分析情况、剖面地质构造特征以及样品的测试情况,认为本区的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早古生带的寒武纪和志留纪,储层主要发育在晚古生带,形成了一套碳酸盐岩,盖层主要发育在三叠纪,主要为白云岩。将本区自下而上划分为两套具有潜力的生储盖组合,即下古生界生储盖组合,上古生界-三叠纪生储盖组合,最终确定出本区的有利目标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牛浩斌;丁俊;范文玉;廖震文;杨波;;甘肃天水夏家坪金矿地质特征[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1年01期
2 代军治;袁旭东;陈少迅;李永勤;原连肖;王涛;郭路;刘莉霞;蒋蕊;;陕西省凤县温江寺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J];中国地质;2011年03期
3 张善红;白红英;高翔;贺映娜;任园园;;太白山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及其对区域温度的响应[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8期
4 刘双庆;盛菊琴;曾宪伟;解朝娣;;汶川8.0级地震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断裂体系影响的数值模拟[J];华北地震科学;2011年02期
5 程虎印;程江雪;卫昊;白吉庆;;太白七药拐枣七的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钟洁;马艳霞;;基于旅游资源评价的甘肃甘南地区旅游开发战略研究——以康多峡旅游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7 黄文胜;;浅析甘肃舟曲县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J];水利水电快报;2011年07期
8 刘小丰;;甘肃陇南地区地震地质灾害特征——以白龙江某水电站坝址为例[J];科技传播;2011年16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春明;袁万明;于福生;汤云晖;保增宽;;甘肃省玛曲县大水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A];同位素地质新进展:技术、方法、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王葆华;徐九华;谢玉玲;邱士东;;西秦岭宕昌地幔岩流体-熔体包裹体初步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万景林;王瑜;李齐;李大明;郑德文;;西秦岭-太白山中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A];固体核径迹论文集——第八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范立勇;王岳军;夏斌;李晓勇;;西秦岭中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A];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刘新会;郑卫军;郑振云;岳连雄;;西秦岭寨上金矿床西部找矿前景分析[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研;;西秦岭甘肃化马地区中泥盆世早期的Pseudocamaro phoria-Uncinulus腕足群落[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6)[C];1989年
7 张森琦;王瑾;王秉璋;庄永成;;昆秦结合部鄂拉山陆内斜冲断裂-岩浆造山带造山机制研究[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8 王秉璋;索有贤;古凤宝;朱迎堂;;昆秦接合部造山带蛇绿岩的特征及地质意义[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9 裴先治;丁仨平;胡波;张国伟;李勇;李佐臣;郭俊锋;;西秦岭天水地区关子镇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成果简介[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2中英文合订本)[C];198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效仁;西秦岭构造演化与喷流成矿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2 孙延贵;西秦岭—东昆仑造山带的衔接转换与共和坳拉谷[D];西北大学;2004年
3 闫臻;西秦岭晚古生代弧前盆地沉积与成矿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4 王勇;西秦岭晚古生代地层地球化学动力学及盆地—造山—成矿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2年
5 杨凤梅;西秦岭及毗领地区旅游地理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韩海涛;西秦岭温泉钼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D];中南大学;2009年
7 孙省利;西秦岭泥盆系西成矿化集中区烃碱流体成矿系列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8 丁仨平;西秦岭—祁连造山带(东段)交接部位早古生代构造格架及构造演化[D];长安大学;2008年
9 何进忠;西秦岭金属矿床成矿地球化学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10 梁文天;秦岭造山带东西秦岭交接转换区陆内构造特征与演化过程[D];西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丽娜;西秦岭洮河复向斜地质构造基本特征与油气远景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韩要权;西秦岭东部金矿成矿模式和找矿方向[D];中南大学;2004年
3 王永磊;甘肃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中的球状分凝体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4 朱德勤;甘肃西秦岭地区钾霞橄黄长岩的矿物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程彧;西秦岭中川地区构造-岩浆活动与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6 徐静刚;天水地区碎屑岩地球化学及其形成构造环境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亓亮;西秦岭中新生代的造山作用及隆升[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8 赵文婷;青藏高原东北缘晚中生代玄武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郭俊锋;甘肃礼县石炭系地层古生物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10 楚丽霞;基于MORPAS的西秦岭金矿资源预测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驻陕西记者 李琥;陕西秦岭水泥年产200万吨粉磨项目开工[N];中国建材报;2006年
2 通讯员 伍振;十八局集团“十八般武艺”挑战西秦岭长隧[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3 孟永鹏;甘肃瞄准七个重点找矿靶区[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4 本报驻陕西记者 李琥 特约记者 高虎林 卢建平;彰显社会责任 拓展产品市场[N];中国建材报;2008年
5 伍振;“十八般”技艺应战西秦岭隧道[N];中国交通报;2010年
6 苏辉 肖颖 任婷;省政府发布《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纲要》[N];陕西日报;2007年
7 记者 高保生;秦岭将建世界最大国家植物园[N];人民日报;2006年
8 卢建平 本报记者 栗波;打响秦岭品牌 舞起现代水泥产业龙头[N];陕西日报;2006年
9 薛海勇;陕西秦岭秦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协议签字仪式在西安举行[N];陕西日报;2007年
10 赵静;打响秦岭品牌 做大做强水泥产业[N];证券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