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kaway VSP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研究
【摘要】:
Walkaway VSP技术是VSP(垂直地震剖面)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变偏移距激发、井中接收的二维VSP技术。该项技术目前尚未发展成熟,国内外仍处于研究阶段,尤其是资料处理中的偏移成像技术,目前应用的VSPCDP叠加成像方法建立在水平层状介质假设基础之上,克希霍夫积分偏移成像方法依赖于简单速度模型,这两种方法都无法满足实际复杂介质的需要。
本论文对Walkaway VSP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详细论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资料采集方法、资料处理方法以及成果资料解释应用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重点研究了Walkaway VSP资料处理方法,针对具体的观测系统进行了静校正方法研究;对三分量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指出了直角坐标系三分量合成方法对Walkaway VSP方法的局限性,应按地震波的传播方向和偏振方向进行非直角坐标系的坐标旋转;对波场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成功分离出较为单纯的上行波场;对反射波成像方法进行了研究,改进了波场外推的波动方程照明成像方法,将常规偏移孔径转换成了VSP井中照明范围,消除了速度精度原因造成的成像偏差。
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Walkaway VSP技术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通过设计多排炮点激发、提升井中检波器的观测系统,弥补了井中检波器级数的不足,扩大了井中观测井段。(2)波场分离技术。在不同道集中用不同方法对波场进行分离、去噪,得到较为单纯的上行波场,为后续成像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3)反射波成像技术。对波场外推的波动方程成像方法进行了改进,用VSP井中照明范围代替普通的偏移孔径,消除了速度精度原因造成的偏差,使得反射波得到很好归位。(4)通过对Walkaway VSP技术的综合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适合松辽盆地的Walkaway VSP技术实现流程,对其它地区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应用以上方法,在松辽盆地古深2井进行了实际资料采集、处理试验,两条线均取得较好的试验效果。这充分验证了所研究方法的合理性。本论文的研究表明,Walkaway VSP技术在松辽盆地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
|
|
1 |
王喜双;张颖;;地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年04期 |
2 |
王振国;陈小宏;王学军;杨松;;沙漠地区老地震资料的处理技术及效果分析[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7年02期 |
3 |
郑祝堂,张朝峰,曹凯,胡雅杰,杨春红,赵瑞祥;塔里木盆地阿东区块二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探讨[J];河南石油;2003年S1期 |
4 |
胡杰,骆飞,安佩君;柴达木盆地地震勘探难点分析和解决对策[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年S1期 |
5 |
姚忠瑞;王延光;王成礼;乔玉雷;;3D+VSP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成像方法[J];天然气工业;2007年S1期 |
6 |
崔汝国;曹国滨;王彦春;皮金云;;影响VSP层位标定的问题及对策[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年S1期 |
7 |
姚忠瑞;;基于波场外推的3D VSP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成像方法研究——以胜利垦71-检41井为例[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8 |
孙卫东;;山区地震勘探难点探讨[J];煤炭技术;2009年07期 |
9 |
唐成鸽,刘厚裕;塔中沙漠地区石油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4年06期 |
10 |
朱海波;方伍宝;;不规则地表观测的基准面校正技术和偏移成像技术的进展[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6年06期 |
11 |
熊翥;;弯曲测线资料处理[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79年05期 |
12 |
孙建国;2003年SEG年会地震勘探新技术介绍[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4年02期 |
13 |
肖泽阳;唐成鸽;刘厚裕;;沙丘曲线静校正应用效果分析[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7年01期 |
14 |
李洪;;反射波法勘探实际运用与研究[J];民营科技;2009年02期 |
15 |
李文慧,梁殿文,庄淑兰,康立乾;山地地震勘探弯线资料静校正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8年S2期 |
16 |
孔庆丰;左建军;魏国华;何惺华;;井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与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6年06期 |
17 |
刘文霞;分频处理技术在辽河深层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2001年02期 |
18 |
王兴芝,刘怀山,贺懿;昆仑山前地震勘探方法及应用效果[J];西北地质;2004年04期 |
19 |
张宁茹;于水;;三维地震勘探在复杂煤矿勘探区中的应用[J];中州煤炭;2010年08期 |
20 |
王玉贵;王建民;王双喜;罗健;张辉;王兆博;;Walkaway VSP资料采集与处理技术实践[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