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哈播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
【摘要】:
哈播斑岩铜(-钼-金)矿床位于哀牢山-红河新生代成矿带南端西侧。矿床内有四期斑岩侵入到哈播南山花岗岩中,依次为黑云母石英二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二长斑岩和晚期闪长玢岩。哈播斑岩矿床由蚀变中心发育强钾长石化和黑云母化,伴生石英网脉,晚期绢英岩化广泛发育并叠加早期钾化,Cu-Au矿化主要以石英+黄铜矿脉产出,分布在钾化带外侧,伴生Mo矿化多以石英+辉钼矿脉发育于Cu-Au矿体外缘。辉钼矿Re-Os年龄显示,哈播矿床的成矿年龄为35.47±0.16Ma。
哈播南山花岗岩和四期斑岩都有富钾,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重稀土元素显著亏损,富集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等特征,岩浆岩初始(87Sr/86Sr)t值为0.70665~0.70831,εNd(t)均为负值(-5.3 ~ -2.5),表明EH花岗岩和各期斑岩可能具有相似的来源。采用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哈播南山花岗岩、黑云母石英二长斑岩和二长斑岩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5.37±0.48 Ma、36.20±0.20 Ma和36.19±0.22 Ma,三个样品的锆石结晶年龄一致指示哈播矿床成岩年龄集中于36 Ma,哈播矿床成岩-成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哈播矿床脉演化序列为早期石英脉→石英+黄铜矿脉→石英+辉钼矿脉。石英脉阴极发光照相结果表明各期脉均有后期热液叠加。脉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体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哈播矿床各期脉中流体包裹体均有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局部偶见CO2三相包裹体;其中各种包裹体中气相均有含CO2、SO2、H2O等气体。各期脉中多种包裹体并存并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范围,表明三期脉中流体均发生了“二次沸腾”。推测哈播矿床初始成矿流体是稳定共存、不混溶的低盐度流体和高盐度流体,高盐度流体是哈播矿床成矿元素迁移的主要载体。成矿流体在400℃左右发生“二次沸腾”、分相,温度下降和挥发份持续逃逸可能是Cu-Au成矿的诱因。Mo元素在成矿流体多次沸腾、分相过程中持续优先分配进高盐度流体中而逐步富集;温度下降,含钼硫化物在流体中溶解度降低而沉淀,从而形成石英+辉钼矿±黄铜矿脉。
起源于下地壳的富碱岩浆沿断裂-欧梅断裂脉动侵位,形成黑云母石英二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二长斑岩等,岩浆上侵、结晶过程发生“一次沸腾”出溶的流体和浆房分异出的流体可能是形成哈播矿床初始成矿流体。初始流体在运移到较浅部位,由于压力降低,发生多次的“二次沸腾”,流体发生分相,并与围岩发生反应,依次形成钾长石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绢英岩化,伴生Cu-Au和Mo矿化,是哈播矿床形成的一种可能的机制。
|
|
|
|
1 |
桥口博宣;相泽恒;山田亮一;井上常史;姜应星;;在黑矿矿床周周圈定勘探范围的方法低Na_2O晕的应用[J];世界地质;1983年01期 |
2 |
徐兆文,任启江,徐文艺,陆现彩;秦岭地区深部结构与矿床分布的关系[J];中国科学D辑;1996年S1期 |
3 |
董方灵;曹月怀;胡官兵;;矿床空间分布的分形研究及其找矿意义——以三江南段银铅锌矿床分布为例[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0年01期 |
4 |
谭凯旋,刘顺生,谢焱石;新疆阿尔泰地区矿床分布的多重分形分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0年04期 |
5 |
周济元;崔炳芳;;澳大利亚凹凸棒石(坡缕缟石)粘土矿床的分布、类型、特征及成因[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9年01期 |
6 |
徐西雷,权福华,魏文俊,孙国栋;金岭铁矿区成矿规律研究[J];矿业快报;2001年24期 |
7 |
张万良;刘德长;李子颖;张静波;;江西相山矿田西北部与东南部矿床侵蚀程度的对比分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7年03期 |
8 |
多马列夫;田玉;;铀矿床在地盾区的分布规律性[J];铀矿地质译丛;1966年02期 |
9 |
冯启德;;贵州万山龙田冲汞矿的地质数学分析和找矿予测[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1期 |
10 |
丁式江,翟裕生,邓军;中国金矿床分布的分形研究[J];地质论评;1998年02期 |
11 |
苏康明;曾勇;;雪峰弧形构造带金矿类型及分布特征[J];黄金;2007年04期 |
12 |
张士钰
,于钟智;某铁矿床扇形—箱状背斜构造的点滴认识[J];地质与勘探;1966年03期 |
13 |
冯启德;;贵州万山龙田冲汞矿的地质数学分析和找矿予测[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1期 |
14 |
光甫;;“成矿省、矿带、矿汇和大矿床分布的控制参数”国际项目召开第一次专题讨论会[J];地质论评;1986年01期 |
15 |
孙立广;构造活化对矿带划分和矿床分布的控制作用(以阿拉套山为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2年01期 |
16 |
张哲儒,毛华海;分形理论与成矿作用[J];地学前缘;2000年01期 |
17 |
涂怀奎;秦巴山区钡矿床分带初步研究[J];甘肃地质学报;1999年02期 |
18 |
谭凯旋;谢焱石;;新疆阿尔泰地区断裂控矿的多重分形机理[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0年01期 |
19 |
曹信禹;;某水系砂錫矿床特点及其成矿规律[J];地质与勘探;1959年17期 |
20 |
;砂岩中铀矿床成因及找寻与地下水的关系[J];世界核地质科学;197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