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密云西北部山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李巧刚  
【摘要】: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密云县石城镇、冯家峪镇及不老屯镇半城子地区详尽的野外调查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料,查明了研究地区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规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对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性及危害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给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防治建议。取得如下主要成果: 1、全面总结了工作区地质灾害现状,查明了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规模、危害程度、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编制了三个乡镇的地质灾害现状图。 2、本次工作中,确定危险村庄39个、旅游景区5处、公路危险路段15处。查明了本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种类为泥石流,其次为崩塌。 3、本次工作在综合调查基础上,确定存在灾害隐患的泥石流沟38条。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本区内每个地质灾害体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划分了一般危险、较危险、危险三个不同的危险等级。评价得到38条存在灾害隐患的泥石流沟中,一般危险的有3条,较危险的有29条,危险的有6条。 4、对工作区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危害性评价。确定了重点防治的灾害种类和重点防治的居民点、景点及工程设施。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提出了建议。 5、为工作区制定减灾防灾、国土开发与整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地质灾害监督管理提供了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阔;唐川;;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进展[J];灾害学;2007年01期
2 周志广;李广杰;陈伟韦;;磐石市富太镇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与危险范围预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年02期
3 刘勇健;刘义建;;基于粗糙集的范例推理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J];山地学报;2008年02期
4 刘厚成;谷秀芝;;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法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年03期
5 匡乐红;徐林荣;刘宝琛;;基于可拓方法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J];中国铁道科学;2006年05期
6 李秀珍;刘希林;苏鹏程;;四川凉山州安宁河流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7 杨东;焦金鱼;田娜;;基于突变理论的岷县山区泥石流危险性区划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4期
8 郑达;赵华;邓辉;;某水电站坝区泥石流危险性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5期
9 铁永波;唐川;余斌;;西藏羊湖二厂电站厂房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9年04期
10 刘希林,王全才,孔纪名,何思明,苏鹏程;都(江堰)汶(川)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及活动趋势[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11 李峰;马东涛;马煜;;麻格沟泥石流特征、成因及危险性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2011年04期
12 唐川,刘洪江,朱静;泥石流扇形地危险性评价研究[J];干旱区地理;1997年03期
13 谷秀芝;陈洪凯;刘厚成;;泥石流危险性SIGA-BP神经网络评价方法及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4 崔建凯;沈军辉;李永林;牟力;周雄华;;四川阎王曲二支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1期
15 李忠水;孙秀菲;刘永贵;马晓艳;胡兴旺;;江源县石人镇泥石流危险性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8年02期
16 杨军;刘兴荣;冯乐涛;颉丽;;洛门镇响河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与危险范围预测[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7 杨发相,穆桂金,陈亚宁,乔木,李卫红,韩丹;天山阿拉沟泥石流沟危险度的划分研究[J];干旱区地理;1991年S1期
18 原立峰;周启刚;马泽忠;;支持向量机在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年04期
19 李杨杨;;神经网络方法评价泥石流危险度[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8年01期
20 罗冠枝;徐林荣;;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可拓学理论在山区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兴;刘章军;;基于模糊概率的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周陈生;杨晓莉;白金玉;郭会川;;近坝区泥石流(群)沟的危险性及其对电站的影响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郭文秀;邢永强;郭新华;;灵宝市小秦岭金矿区泥石流沟危险性评价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4 庄建琦;崔鹏;葛永刚;陈兴长;刘应辉;郭晓军;;基于遥感技术的泥石流沟堵江评价——以5.12汶川地震后都汶公路沿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康志成;杨仁文;;泥石流的动力地质过程[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6 严璧玉;;成昆铁路北段峡谷区潜在型泥石流[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7 田孝诚;徐勤;;对我国北方山区铁路泥石流的初步认识与选线体会[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8 杨俊杰;;泥石流地区隧道位置选择[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9 王宇丰;;遥感技术在成昆铁路沙湾至泸沽泥石流普查与动态研究中的效果[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10 柏永岩;彭静;;绵竹清平文家沟泥石流监测方案设计[A];2011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江川;泥石流数学模型构建及危险性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杨鑫;基于3S技术的汶川强震区潜在突发性泥石流危险性区划及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3 陈中学;粘土颗粒含量对蒋家沟泥石流启动影响及成灾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4 樊赟赟;泥石流动力过程模拟及特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张晨;基于非线性系统的金沙江攀西河段水系形态及泥石流危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苏志满;泥石流灾变控制与模型化分析方法[D];中南大学;2011年
7 邓辉;高精度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8 孟凡奇;基于GIS的泥石流预测预报[D];吉林大学;2011年
9 薛喜成;秦岭典型矿山泥石流发育规律及环境效应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10 罗元华;泥石流堆积数值模拟及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倩;基于G212线陇南段公路泥石流灾害易损性及风险性评价[D];长安大学;2009年
2 李帅;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D];长安大学;2010年
3 沈远;大渡河长河坝水电站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金鑫;鞍山市岫岩县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蒋道君;成昆线北段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及数据库系统[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唐尧;基于3S的震后汶川潜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汪月鹃;汶川震区北川县暴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8 薛峰;黄金坪水电站坝区龙达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其对工程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陈国玉;喜马拉雅山中部地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陈龙;乌东德水电站库坝区驾车河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立彬;专家:泥石流防不胜防,因此须防上加防[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杨建 罗会江 记者 刘云云;映秀红椿沟泥石流应急治理主体工程完工[N];四川日报;2011年
3 刁建钟 李莉莎 记者 刘小波;135地质队 完成地质灾害勘查[N];泸州日报;2008年
4 记者 赵梅;舟曲泥石流监测预警项目建设启动[N];甘肃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高文;重回清平[N];农民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罗会江 本报特约记者 金光;攻克世界难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刘维;用责任为大地疗伤[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代林;600米断道上的10日拼搏[N];四川日报;2011年
9 记者 朱国亮 宋常青 王艳明;月圆村村民:想明白了,也站起来了[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徐连欣;泥石流瞬间暴发的灾难[N];兰州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