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西北部山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摘要】: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密云县石城镇、冯家峪镇及不老屯镇半城子地区详尽的野外调查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料,查明了研究地区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规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对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性及危害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给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防治建议。取得如下主要成果:
1、全面总结了工作区地质灾害现状,查明了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规模、危害程度、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编制了三个乡镇的地质灾害现状图。
2、本次工作中,确定危险村庄39个、旅游景区5处、公路危险路段15处。查明了本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种类为泥石流,其次为崩塌。
3、本次工作在综合调查基础上,确定存在灾害隐患的泥石流沟38条。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本区内每个地质灾害体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划分了一般危险、较危险、危险三个不同的危险等级。评价得到38条存在灾害隐患的泥石流沟中,一般危险的有3条,较危险的有29条,危险的有6条。
4、对工作区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危害性评价。确定了重点防治的灾害种类和重点防治的居民点、景点及工程设施。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提出了建议。
5、为工作区制定减灾防灾、国土开发与整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地质灾害监督管理提供了依据。
|
|
|
|
1 |
李阔;唐川;;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进展[J];灾害学;2007年01期 |
2 |
周志广;李广杰;陈伟韦;;磐石市富太镇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与危险范围预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年02期 |
3 |
刘勇健;刘义建;;基于粗糙集的范例推理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J];山地学报;2008年02期 |
4 |
刘厚成;谷秀芝;;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法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年03期 |
5 |
匡乐红;徐林荣;刘宝琛;;基于可拓方法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J];中国铁道科学;2006年05期 |
6 |
李秀珍;刘希林;苏鹏程;;四川凉山州安宁河流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
7 |
杨东;焦金鱼;田娜;;基于突变理论的岷县山区泥石流危险性区划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4期 |
8 |
郑达;赵华;邓辉;;某水电站坝区泥石流危险性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5期 |
9 |
铁永波;唐川;余斌;;西藏羊湖二厂电站厂房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9年04期 |
10 |
刘希林,王全才,孔纪名,何思明,苏鹏程;都(江堰)汶(川)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及活动趋势[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
11 |
李峰;马东涛;马煜;;麻格沟泥石流特征、成因及危险性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2011年04期 |
12 |
唐川,刘洪江,朱静;泥石流扇形地危险性评价研究[J];干旱区地理;1997年03期 |
13 |
谷秀芝;陈洪凯;刘厚成;;泥石流危险性SIGA-BP神经网络评价方法及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14 |
崔建凯;沈军辉;李永林;牟力;周雄华;;四川阎王曲二支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1期 |
15 |
李忠水;孙秀菲;刘永贵;马晓艳;胡兴旺;;江源县石人镇泥石流危险性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8年02期 |
16 |
杨军;刘兴荣;冯乐涛;颉丽;;洛门镇响河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与危险范围预测[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17 |
杨发相,穆桂金,陈亚宁,乔木,李卫红,韩丹;天山阿拉沟泥石流沟危险度的划分研究[J];干旱区地理;1991年S1期 |
18 |
原立峰;周启刚;马泽忠;;支持向量机在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年04期 |
19 |
李杨杨;;神经网络方法评价泥石流危险度[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8年01期 |
20 |
罗冠枝;徐林荣;;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可拓学理论在山区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