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燕山地区中元古界南口群层序地层格架研究
【摘要】:
燕山地区是中国北方中—上元古界地层最为发育的地区,整个地区露头连续、地层齐全、沉积稳定。其中天津蓟县剖面地层发育最为完全,厚度巨大,是研究中—上元古界沉积的典型剖面。燕山地区中元古界以盐酸盐岩占优势,间有碎屑岩和粘土岩,为潮间带至潮下带沉积,属滨海沙滩相、潮坪相及水下陆棚相。南口群包括高于庄组和杨庄组,其中高于庄组是一套碳酸盐岩占绝对优势的地层。其特点是下部含叠层石较丰富,中部普遍含锰较多,上部含各种形态的结核。与大红峪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根据沉积组构特征,可划分为四个二级层序:
第一个二级层序S5对应高于庄组一段(官地亚组),岩性特征为:底部为一套1~3米后的石英砂岩,向上为潮间带至潮上带含陆屑的叠层石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夹白云质砂岩、白云质粉砂岩。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S.5.1—S.5.6);高于庄组二段(桑村鞍亚组)构成第二个二级层序(S6),其岩性特征为:下部为潮上带至潮间带含锰白云岩和含锰白云质粉砂质白云岩;上部为潮下带泥晶白云岩。S6可识别出S.6.1和S.6.2两个三级层序。第三个二级层序与高于庄组三段(张家峪亚组)对应,岩性特征为:潮下带至陆棚相白云质灰岩和泥质白云岩,纹理发育,纹理中富含有机质页片,不发育叠层石,但发育特殊的MT构造。根据旋回特征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7.1—S.7.3)。高于庄组四段(环秀寺亚组)构成第四个二级层序,岩性以潮坪相块状叠层石白云岩岩礁为特征,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S.8.1、S.8.2)。杨庄组本身构成一个二级层序S9,该二级层序是南口群第五个二级层序,以夹白云岩层的灰紫色及紫红色白云质泥页岩为特征,特殊的颜色和岩性表明为局限泻湖相沉积。根据潮坪相叠层石白云岩到泻湖相紫红色泥页岩的序列特征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S.9.1—S.9.4)。研究区地层自蓟县向东、南尖灭变薄,在兴隆、宽城、迁西剖面地层厚度明显变薄,由蓟县剖面的2100余米变为1000余米,在青龙、滦县剖面已变为几百米,到抚宁则完全尖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