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板理化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及结构面力学效应研究

李元霞  
【摘要】: 岩体强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面的强度,板理化岩体尤其如此。通过原位测试直接获得岩体结构面的强度参数对于岩体稳定性分析和工程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试验方法需要笨重的反力装置施加和控制试验荷载,一来试验成本很大,二来试验实施很困难,山地试验尤其如此。 为了解板理化岩体板理结构面的强度性质及其力学效应,以便为有关大型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及其他地锚工程设计提供依据,选择北京房山区晓幼营白云质板理化岩体,进行结构面强度的原位测试研究,并进一步展开锚杆上拔过程中岩体结构面力学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通过现场调查查明了试验场地岩体的结构类型和结构面产状;根据试验场的区域地质条件和地应力测量资料,掌握了场地岩体结构与地应力场的关系。进而因地制宜,设计了一套新的现场原位岩体结构面剪切试验方法,即:考虑岩体中板理结构面的产状与构造应力方向的关系,开挖出不同方向、不同解除状态的三个试体(试坑)。试坑中两个平行的解除面与原岩之间形成一定距离的空间,自然构成了施加水平试验荷载的反力框架,从而免除了传统试验中笨重的试验反力装置。由于解除面组合的变化,试体受到的构造应力状态有相应的变化,与试验荷载叠加后在预定剪切面上形成了不同大小法向力和切向力。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原位岩体结构面剪切试验,确定了试验场地岩体板理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参数:粘聚力c和摩擦角?。这是原位岩体结构面强度测试方法一次有益的尝试,可为类似板岩地区大型输电线路锚杆基础设计及岩体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在原位试验所得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值(c,φ)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利用ANSYS、FlAC3D软件,对锚固在板理化岩体中的锚杆上拔过程中板理面的力学效应(包括板理面产状和间距变化对因锚杆上拔在板理化岩体中产生的应力、位移场的影响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归纳出了板理面对板理化岩体力学性质的一些影响规律:板理面倾角越大,岩体最大位移却呈高低变化;板理面间距越大,最终位移越大,且有一稳定值。通过数值模拟的到的这些规律可以为板理化岩体中锚杆抗拔极限承载力设计提供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观石;胡世丽;;结构面对波形相关系数的影响[J];现代矿业;2010年02期
2 张庆;郑光;许强;邓韧;;携剪实验和JRC-JCS模型在结构面抗剪强度取值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年01期
3 吴义鹰;石豫川;刘宏力;;某地下厂房围岩岩体结构特征分析[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4 肖建勋;程远帆;王利丰;;岩体结构面连通率研究进展及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5 张显;;结构面中粘土矿物的富集对其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现代矿业;2011年05期
6 张清照;沈明荣;丁文其;;结构面的剪切蠕变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7 刘钧,郭志;岩体力学试验的理论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1997年02期
8 杜时贵,樊良本;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统计估测[J];地球物理学报;1999年04期
9 肖阳春,胥建华,石永泉,谢智斌;球面三角计算定向取心结构面产状方法[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1年02期
10 韩爱果,聂德新;岩体结构研究中统计区间长度的确定[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S1期
11 吴义鹰;石豫川;刘汉超;;某地下厂房块体稳定性研究[J];地质找矿论丛;2006年01期
12 刘锦文;张明;;浅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的缓倾角结构面评价[J];岩土工程界;2008年07期
13 孟军省;刘雪梅;唐垂柳;;考虑结构面的岩质边坡稳定评价[J];土工基础;2009年03期
14 王旭;;分级加载条件下结构面的流变特性[J];科技风;2009年12期
15 李治广;董昕;马健;;反分析法与室内试验法确定岩质边坡结构面抗剪强度对比研究——以西柏坡纪念馆不稳定斜坡为例[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4期
16 俞缙;钱七虎;赵晓豹;;岩体结构面对应力波传播规律影响的研究进展[J];兵工学报;2009年S2期
17 乔俊宇;;结构面对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机理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9期
18 朱小明;刘博;王长柏;邹飞;莫振泽;;含二阶规则起伏体结构面的剪切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3期
19 郑开鄂;分划性结构面概念及其应用——兼论构造应力场分析[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83年03期
20 袁宝远,哈庆春,吕建红;工程岩土体的分形描述[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大鑫;黄成群;刘厥森;;洞库爆破围岩分类[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2 伍佑伦;王元汉;胡建华;;基于断裂力学的岩体强度探讨[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吉锋;石豫川;冯文凯;;一种新型的结构面起伏形态测量工具——接触打孔器的研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彭校初;冯树荣;;三维块体理论在岩体工程中的应用[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高庆华;;序次的辨别与实践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3)[C];1982年
6 孙强;李曼;杨继红;;西南某地结构面的右行形成机制[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功;熊天奇;钱若军;;可展结构中对称性概念的探讨[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广忠;周瑞光;;岩体力学性质的结构效应[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9 戴培志;李伟;李融融;王平;李仕胜;廖建军;;小湾水电站坝址区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试验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任茂昆;;关于岩石裂隙连通率的探讨[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明;岩体结构面力学特性及其锚固效应的数值计算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王春山;溪洛渡电站建基岩体工程地质特性及反馈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秦启荣;深部岩体结构面预测及其石油井壁工程稳定性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4 柳群义;红层路堑边坡稳定性与防治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康富中;深埋超大规模地下铁路车站结构方案及关键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盛建龙;岩体结构面力学特征及地下工程结构稳定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魏玉峰;白鹤滩水电站多层位复杂介质坝基岩体结构特征及岩体质量分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8 孙少锐;裂隙岩体地下洞室超欠挖预测及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9 田小甫;太原晋阳大佛边坡岩体风化分级及地震稳定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0 周莲君;层状岩体破坏特征的试验和数值分析及其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元霞;板理化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及结构面力学效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张颖;辽阳石门硅石矿岩质滑坡结构面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刘颖利;规则锯齿状结构面受力变形过程模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李志堂;岩质边坡岩体结构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钟林君;锦屏一级水电站建基岩体结构特征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6 季惠龙;云南某铁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义山;基于流固耦合的水库港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8 杨时业;尖山磷矿东采区边坡失稳破坏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樊艳云;云南省富宁尾洞铜镍矿区采矿工程地质条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10 杜伟;震裂岩体公路隧道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文;有色工业结构面临“大手术”[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山桦;汽车产业结构面临再调整[N];中国工业报;2004年
3 翟志宏;入世已近三年我国商业结构面临重新调整[N];中国信息报;2004年
4 范重;国家体育场钢结构设计优化方案[N];中国建设报;2005年
5 郭庆婧;德国电信:改变旧结构面向新业务[N];人民邮电;2005年
6 曾广均;紧贴工程实际 更新教学方法[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周红生 钱涛;产品包装数码设计[N];中国包装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汪言安;从“经验”向“科学”转变[N];医药经济报;2006年
9 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农科院博士生导师 刘志澄;农业发展的“三个创新”[N];中国特产报;2001年
10 范辉;住宅的开间[N];郴州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