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中有关数学近似问题的研究
【摘要】: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本文通过地震勘探领域动校正、Zoeppritz方程、转换波抽道集这三方面问题的分析,研究地震勘探领域目前所应用的各种近似公式与精确解的相对误差,为合理利用近似公式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地震勘探的基础知识,然后根据物理-数学模型求解精确解,分析近似公式,讨论近似公式和精确解的相对误差,最后对结果进行总结。具体结论如下:
1)通过对动校正相对误差分析,发现偏深比越大,相对误差越大,并且高阶近似的相对误差小于低阶近似的相对误差;偏深比在0~2范围内,一阶近似相对误差低于25%,二阶、三阶近似相对误差低于10%。从精度提高程度和计算量的角度考虑,二阶近似更适合用于普遍计算。
2) Zoeppritz方程的精确解表达式极其复杂;当入射角达到临界角后,反射系数变为复数,其辐角为反射系数相角,能量发生突变;针对Ostrander、Goodway模型,相角与入射角有一定的变化关系,随着入射角的增大,相角的幅度也逐渐增大,且类似于线性关系;相同入射角,对的同一切片,反射P波速度与反射S波速度比越大,低误差范围越大;相同反射纵横波速度比,对的同一切片,入射角越小,低误差范围越大;相同入射角,相同反射纵横波速度比,越趋近于0,低误差范围越大。
3)转换点坐标的精确解并不是很复杂,以现在的计算机能力可以较快求解。但是,相对已有的近似公式,它的计算量还是比较大。当大批量的转换波资料生产处理时,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在已有的近似公式中,一阶近似的相对误差最大(14%以内),Thomsen近似公式效果最好(1.1%以内)。当然,迭代公式的精度也很高,但是由于迭代次数的增加会增加计算量,反而增加计算机运行时间。
|
|
|
|
1 |
李凌云;;应用Radon变换消除多次波[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年04期 |
2 |
何兵寿;张会星;彭苏萍;;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与转换波时变静校正[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年06期 |
3 |
余宪国,白兆学;采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03期 |
4 |
田仁飞;曹俊兴;杜兴忠;;射线平均速度对反射波时距方程简化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5期 |
5 |
钱荣钧;;P-SV转换波勘探和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9年06期 |
6 |
姚逢昌;刘雯林;梁青;韩文杰;;横向预测技术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1年01期 |
7 |
王庆海,崔占荣;试论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J];物探与化探;1993年05期 |
8 |
崔若飞,朱华荣,耿力,方钢,朱芳香,戚敬华,程建远;地震多元参数综合解释煤层结构[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3年03期 |
9 |
梁光河,蔡新平;地震勘探在山东蓬家夼金矿深部预测中的应用[J];矿产与地质;2001年06期 |
10 |
凌云;塔里木盆地岩性地震勘探技术[J];中国石油勘探;2003年01期 |
11 |
叶友龙;;卫星遥感影像图在野外地震勘探中的应用[J];物探装备;2005年04期 |
12 |
王伟;曹志勇;杨德义;李宇;;黄土塬区特殊观测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S2期 |
13 |
;石油工业部在成都召开横波地震勘探方法技术讨论会[J];天然气工业;1982年03期 |
14 |
黄光远,傅国华,邱忠坊;地震勘探问题的一种新模型及其算法[J];地球物理学报;1986年05期 |
15 |
黄光远,许闻天,傅国华,邱忠妨,杨宝哲;地震勘探的一维反射波成像[J];应用科学学报;1986年02期 |
16 |
金咸熙;;在频率域利用边界元法求解地震勘探中的正反演问题[J];工程力学;1987年04期 |
17 |
欧庆贤;论高分辨力地震勘探——要迅速普及发展高分辨力地震[J];石油物探;1991年01期 |
18 |
陈遵德,傅旦丹;用奇异值分解法估算多道地震记录信噪比[J];石油天然气学报;1993年03期 |
19 |
;新书简介[J];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3年02期 |
20 |
;石油知识及术语[J];石油仪器;199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