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双边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认定及其规制研究
【摘要】:“滴滴出行”合并、收购竞争者占据市场优势后,该平台租车服务价格明显上涨。在出勤早峰,“滴滴出行”平台上快车、专车服务价格部分时段加价1.5倍到2倍,出租车则需加8至40元不等调度费,该行为引起社会舆论强烈抨击。有学者已经指出,网约车平台服务模式具有移动网络预约、精准匹配、在线支付等特点,形成独立市场,而“滴滴出行”在该市场内形成实质上垄断地位,其未经相关规程上涨价格的行为很可能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但是,由于网约车双边平台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用户锁定效应等特点,使其市场支配地位形成具有特殊性,这使得网约车双边平台市场支配地位及其滥用行为的认定面临新的困难,国内学者尚未很好地解决该问题。本文利用盈利模式测试法,通过改进市场份额计算方法,从网约车市场进入壁垒入手,考察网约车双边平台的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然后采用双边平台垄断模型,分析网约车双边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判定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网约车双边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认定及规制提出对策建议。首先,在市场界定问题上,传统市场界定法假定垄断者测试法在网约双边平台市场不再适用,该方法很容易扩大市场界定的范围,为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尝试运用盈利模式测试法对网约平台市场进行划分,将网约车平台市场简化为单、双边两种市场,认为具有网络预约模式并存在双边平台特性才属于网约车双边平台,例如“滴滴出行”中快车、顺风车、出租车均属于该种模式。因为,这三中模式下司机为非雇佣制,并同乘客方形成交叉网络外部性效应,该效应影响网约车双边平台的定价机制和福利效应。而网约车单边平台,例如神州专车、曹操专车,平台配备高档车型并雇佣固定司机,提供相对高端租车出行服务,平台双方不存在交叉网络外部性。其次,适用于传统行业的以销售为关键因素的份额计算方法无法正确衡量网约车双边市场份额。本文认为应该适当提高市场份额的计算比例、计算方法来衡量网约车双边平台市场份额,并从市场进入壁垒入手进行分析。依此方法,本文作出网约车双边平台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提出主要解决思路:计算网约车双边平台的市场份额应当转变销售份额为客户量为计算衡量因素,提高认定市场支配地位的份额比例,并充分考量网约车双边平台研发资本、关键技术拥有量和技术更新实力等要素对网约车双边平台市场支配地位形成的影响。第三,对于网约车双边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问题,本文基于消费者福利标准理论,通过构建网约车双边垄断平台模型,分析得出:网约车双边垄断平台的垄断价格、交易量是影响消费者福利的主要因素;并认为,如果垄断价格、交易量的变动致使消费者财富转移至垄断平台,为获取垄断利润而剥削消费者利益即可认定该网约车双边垄断平台具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对“滴滴出行”的动态溢价模式是否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问题作出分析。首先,对“滴滴出行”作出所在市场范围界定,认为其出租车、快车、顺风车业务属于网约车双边平台市场,并且占据广大市场份额。其次,从“滴滴出行”市场势力来看,其在网约车双边平台市场范围内,对快的、优步中国进行合并、收购,用户量逐步攀升,并且“滴滴出行”造成高的转移成本壁垒、资本壁垒和技术壁垒,使潜在竞争者很难进入市场范围内,在事实上构成垄断地位。最后,从其市场行为来看,其涨价行为并非基于市场自动调节结果,而是自行涨价,其实行的动态溢价算法并不透明。因此,“滴滴出行”在网约车双边平台市场极其可能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认为政府应当对网约车双边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进行规制。首先,合理认定网约车双边平台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本文认为可运用盈利模式测试法划分网约车双边平台市场范围,并以客户量作为份额比例计算法核心因素来分析网约车双边平台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时,提高新的市场壁垒因素的考察比重;第二,利用消费者福利标准认定网约车双边平台企业是否具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若网约车双边平台企业垄断价格的实施造成消费者福利受损,则可认定其存在滥用行为。第三,政府应当介入网约车双边平台市场价格规制。政府应当站在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角度,实施必要的价格指导,必要时应采取法律手段,对网约车双边平台经营者以威慑。最后,消费价格、安全保障等诉求问题也亟需解决。建议出台具体的安全保护规章和舆论监督平台,促使网约车双边平台信息公开化,解决消费者对不合理出行费用的质疑和出行安全的保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