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楔形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

闵长青  
【摘要】:本文结合导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锥形刚性摩擦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及沉降特性研究(项目编号:50578169)”,开展了本文的研究工作。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关于楔形桩和复合地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室内大比例模型试验、理论分析、有限元分析三方面,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楔形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 1)完成了1组5桩等截面刚性桩复合地基和3组5桩楔形刚性桩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楔形桩复合地基的变形发展规律、桩土应力比随荷载的变化特点和桩身轴力分布特点,并与等截面刚性桩复合地基在承载特性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2)基于剪切位移法,引入Mylonakis Gazetas桩-土相互作用及E.Winkler地基模型,导出了复合地基中桩-桩、桩-土及土-土相互作用柔度系数;在此基础上,考虑垫层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桩-土-垫层共同作用的复合地基分析方法。为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将理论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对楔形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工程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 8.1,对不同侧壁倾角的楔形桩的工作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探讨了垫层厚度,垫层模量,桩间土模量、桩端土模量、桩身模量等参数对楔形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郝强;王慧萍;;褥垫层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杨德健;王铁成;刘蕊;;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与影响因素分析[J];建筑技术;2011年03期
3 陈明;李镜培;梁发云;史三元;;刚性桩复合地基负摩阻区深度的一种计算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4 郭忠贤;霍达;;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及承载特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S2期
5 王丽坤;彭社琴;沈维;;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6 姚文娟;陈尚平;陈尚明;赵文婷;;刚性桩复合地基褥垫层设计厚度计算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年01期
7 林炳泉;饶锦前;;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分析[J];四川建筑;2010年04期
8 楼晓明;孙晓锋;;大面积带垫层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分析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9 周曙春;庞海霞;;刚性桩复合地基在滨海软土地基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年31期
10 苏克之;倪光乐;董少锋;张志允;郭建辉;;不同类型刚性桩复合地基测试结果与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11 王佳庆;邓安福;郑冰;;上部刚度影响的复合地基桩土分担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12 陶景晖;梁书亭;龚维明;吴春良;;高层建筑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受力性状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13 闫明礼;初蕾;佟建兴;王明山;;刚性桩复合地基应用的几个误区[J];岩土工程界;2007年02期
14 俞建霖;朱普遍;刘红岩;龚晓南;;基础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07年S1期
15 池跃君,宋二祥,金淮,高文新;刚性桩复合地基应力场分布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3年03期
16 郑冠雨;鲍鹏;;刚性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7 付日荣,孔军,逄鲁峰,徐金涛;层次分析法优选5万m~3钢储油罐基础方案[J];低温建筑技术;2003年03期
18 林旭武,严平,张洁;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简化计算[J];建筑结构;2005年10期
19 赵明华;张玲;杨明辉;;基于剪切位移法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20 孙城双;张吉鸿;;浅析桩体复合地基[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尊平;朱金泰;;碎石类土层中大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吴永红;;刚性桩复合地基理论及其在天津软土地区的应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孙林娜;龚晓南;齐静静;;刚性承台下刚性桩复合地基附加应力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俞建霖;朱普遍;刘红岩;龚晓南;;基础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德健;王铁成;;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6 黄国峰;李国荣;周华平;李志成;;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实例分析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7 陈秋南;张永兴;万文;王祥秋;;粉喷桩复合地基效果及桩土应力比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姜炯;周健;贾敏才;;桩承式加筋土复合路堤关键问题的研究进展[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9 班明;赵宏华;吕元林;;搅拌桩在防治软土地基事故中的工程应用[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班明;赵宏华;吕元林;;搅拌桩在防治软土地基事故中的工程应用[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希平;刚性桩复合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解析分析与现场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2 张明远;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计算与预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刘冬林;桩顶与基础不同构造形式桩土相互作用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余闯;路堤荷载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理论与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陈甦;柔性基础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力学性状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6 强小俊;桩承地基路堤荷载传递机理的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7 王宁伟;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8 曹卫平;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及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王仙芝;多元复合地基设计理论与模型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郭忠贤;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闵长青;楔形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9年
2 张杨;刚性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及沉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朱叶;变刚度刚性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何腊平;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与模型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闫超;刚性桩复合地基水平荷载下三维数值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6 苏彩丽;刚性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刘德辉;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拟动力试验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8 英峻豪;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上部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陈伟超;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研究及优化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保坚;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与计算[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国堂;一道亮丽的科技彩虹[N];人民铁道;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