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颗粒掺杂硫系玻璃的三阶非线性研究
【摘要】:近年来,在三阶非线性材料研究领域中重金属掺杂硫卤玻璃材料由于普遍具有在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宽波段的透明性、较高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较快的光响应时间、易于加工成膜和光纤等优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很快的应用发展。
该论文对GeS_2-I,GeS_2-CsI,GeS_2-Ga_2S_3-AgCl以及GeS_2-Ga_2S_3-Sb2S3-AgCl硫卤玻璃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前四章对非线性光学、Z-扫描、光学带隙和玻璃微晶的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回顾。
第五章研究(100-x)GeS_2-xI以及(100-x)GeS_2-xCsI (x=5,10和20 mol%)玻璃。首先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了(100-x)GeS_2-xI以及(100-x)GeS_2-xCsI (x=5,10和20 mol%)玻璃,采用紫外-可见-红外光谱,折射率测试和拉曼光谱对玻璃的基本物理性能及其相关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用不同的非等温分析方法研究析晶动力学,得出玻璃的析晶活化能E,为微晶玻璃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六章研究(100-x)Ge_(20)Ga_5Sb_(10)S_(65)-xAgCl(x=0,5,10,15,20 mol%)玻璃,并分析了GeS_2-Ga_2S_3-Sb2S3-AgCl玻璃的特性。采用相同的方法制备了( 100-x )Ge_(20)Ga_5Sb_(10)S_(65)-xAgCl(x=0,5,10,15,20 mol%)玻璃,通过对线性折射率、吸收光谱的测试对玻璃的基本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从透过曲线上获得线性波长800nm处的线性吸收;通过开孔和闭孔条件下的Z-scan归一化特征曲线,计算得到非线性吸收系数和非线性折射率随AgCl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从结构方面可解释为,AgCl的加入,打破[GeS_4]四面体通过“桥硫”以共顶或共边的方式形成无规则网络结构,Ag_(+1)进入玻璃网络与S2-连结会产生类似硅酸盐玻璃结构中的“非桥氧”的“非桥硫”现象,使得三阶非线性效应产生变化。
第七章研究(100-x)(0.85GeS_2-0.15Ga_2S_3) -xAgCl(x=0,5,10,15,20mol%)玻璃,采用相同的方法制备了(100-x)(0.85GeS_2-0.15Ga_2S_3) -xAgCl(x=0,5,10,15,20mol%)玻璃。研究了AgCl含量对玻璃样品金属标准值、光学带隙、线性折射率及三阶非线性特性的影响。对玻璃进行热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结果表明,获得了含(Ga_4Ge)S_4和AgCl晶相(半径1μm)的微晶玻璃。经过热处理的硫系玻璃陶瓷不仅基本保持原有的红外透过性,而且显著提高了密度、显微硬度以及三阶非线性性能。
第八章给出了本研究工作的结论,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及需要补充引进之处。
|
|
|
|
1 |
张伟达,闵嗣桂,杨涵美;砷碲玻璃的析晶研究及其结构探讨[J];硅酸盐学报;1990年04期 |
2 |
余尧楚,杨佩红;硫系玻璃中微量杂质对光性影响的消除和测定(续)[J];玻璃与搪瓷;1988年04期 |
3 |
陈国荣,程继健;Si_3N_4对硫系玻璃的热学和力学性质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1999年01期 |
4 |
杨佩红,毛锡赉,刘建蓉;测温用硫系玻璃红外光纤[J];玻璃与搪瓷;1989年01期 |
5 |
陈国荣,程继健;硫系玻璃的N~+离子注入及表面改性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8年04期 |
6 |
杜金成,张久明,赵修建;硫系玻璃结构的RMC计算机模拟[J];材料研究学报;1998年02期 |
7 |
毛锡赉,杨佩红;硫系玻璃红外光纤芯料的研究[J];光学学报;1985年10期 |
8 |
梁振华,程继健;掺铁与铜的硫系玻璃的电学性质与能带结构[J];无机材料学报;1992年02期 |
9 |
杨海,褚乃林,韩兆忠,胡国元;含锗硫系玻璃中氧吸收的消除[J];稀有金属;1998年02期 |
10 |
程继健,梁振华;Cu-As-Se硫系玻璃的结构研究[J];硅酸盐学报;1988年04期 |
11 |
马英仁,陆家福,闵嗣桂;硫系玻璃存储薄膜中的导电沟道[J];玻璃与搪瓷;1985年02期 |
12 |
周东海,王玉秀,郑子樵,尹登峰;一种2094型Al-Li合金的时效特性[J];铝加工;1996年04期 |
13 |
易宏坤,郑子樵;微量Mg,Ag对Al-Li-Cu系合金性能和组织的影响[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14 |
甘卫平,范洪涛,陈招科;微量Ag对7XXX系超高强铝合金性能的影响[J];铝加工;2004年02期 |
15 |
马衍伟,王祖唐;加Ag对(Bi,Pb)_2Sr_2Ca_2Cu_3O_y超导带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粉末冶金技术;1998年02期 |
16 |
张昕,万惠霖,翁维正,伊晓东;Ag对钼磷酸盐催化剂丙烷氧化脱氢性能的影响[J];石油化工;2002年09期 |
17 |
徐翠莲;王雯洁;;硫系玻璃材料光学非线性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0年04期 |
18 |
张瑞;;配合物Ag_2L_4Br_2(L=1-甲基-2-巯基-3-H-咪唑)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
19 |
龚跃球;陶海征;赵修建;;硫系玻璃中光诱导各向异性效应的研究[J];玻璃与搪瓷;2006年02期 |
20 |
张鸣黎,毛锡赉,干福熹;Ge—Ga—S系统若干硫系玻璃的研究[J];玻璃与搪瓷;198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