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绩效分析

俞佳佳  
【摘要】:文章基于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的客观现实,通过对既有的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产业组织创新理论、金融产业组织理论的系统回顾和评述,确定了文章的研究起点、基本范畴及路径,科学的界定了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绩效的概念内涵,从内部及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的形成机制,确立并分析了影响其的主要因素,构建了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依此框架,文章在系统回顾了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历程的基础上,运用新SCP框架对其进行了特征分析。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从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的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并进一步给出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的成因分析和政策建议。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政府主导下的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已初具成效,但农村金融市场仍然表现为高度垄断、寡占的市场结构,造就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在规模效率及技术效率上都表现出低效性。 (2)政府强制性的制度变迁是导致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绩效偏低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监管机制不足、农村经济主体发展水平滞后、农村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不高等也都是造成绩效低下的原因。 (3)提高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绩效需要立足制度环境的改善、破除经济约束、强化功能机制等角度,通过强化政府制度创新职能,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壮大农村经济市场主体,健全产业组织创新的市场机制等手段来完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刊编辑部;新年致读者[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89年01期
2 陈良富,陈文;略论沿海开放城市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J];福建金融;1992年08期
3 ;我区开展农村金融科研成果第四次评奖活动[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93年12期
4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 努力完成我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唐运祥同志在全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1996年8月20日)[J];南方金融;1996年09期
5 徐建民,胡宝珊;改革:农村金融步入新天地──访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史纪良[J];中国改革;1997年01期
6 张红宇,李娜;西班牙农村金融政策的演变与启示[J];世界农业;2004年08期
7 郭晓鸣;农村金融:现实挑战与发展选择[J];经济学家;2005年03期
8 本刊编辑部;;《贵州农村金融》2007、2008年回顾与展望[J];贵州农村金融;2008年01期
9 叶迈克;;转变农村金融发展模式[J];农村金融研究;2009年11期
10 文彬;;发展中的临海市农村金融学会[J];经济师;2011年05期
11 ;农村金融[J];中国金融;1951年05期
12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为出版‘农村金融’给所属机构的通知[J];中国金融;1955年16期
13 ;全国农村金融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情况[J];中国金融;1956年15期
14 赵仁佳;;要重视和组织对农村金融理论刊物的学习[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82年02期
15 任廷贵;试论努力开創农村金融新局面中几个战略性措施間题[J];农村金融研究;1983年S1期
16 ;建立各级研究机构推动农村金融工作不断前进[J];农村金融研究;1984年S1期
17 孙红星;;焦作市农村金融学会成立[J];金融理论与实践;1985年07期
18 江仕复,朱笑欧,杨文昭;提高农村金融研究水平的途径——二谈用改革精神开创农金科研工作新局面[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86年06期
19 柳州中支赴浙考察组;搞活农村金融必须更新观念坚持改革——从考察学习温州经验得到的启示[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87年02期
20 许玉龙;中国农户的困难与农村金融的支助——在第二次全国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和扶贫问题研讨会上的发言[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8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丽红;兰庆高;;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和改革取向[A];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征集论文集[C];2005年
2 张天;;浅谈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策略[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蕊;;我国村镇银行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可持续发展为视角[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云;;共同开创农村金融新局面[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5 萧芍芳;;应对中国农村金融缺位的若干对策[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蔡力峰;;农村金融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加大力度优化广东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A];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广东金融强省建设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君生;;县域农村金融改革与现代农业发展[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9 周云娟;;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对策思考[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方中;;20世纪30年代农村金融濒临枯竭问题初探[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斌;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卢文祥;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付东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卞靖;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深层机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田杰;我国农村金融排除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6 余子鹏;中国农村金融演变、创新和风险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孟凡祥;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蒋满霖;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马立珍;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10 卢亚娟;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佳佳;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绩效分析[D];宁波大学;2011年
2 高希武;论农村金融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邱美琴;我国农村金融对农业发展支持作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4 余涛;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和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杜静;农村金融供需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文哲;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7 项笑君;基于功能观视角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吴海霞;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婷婷;吉林省拓展农村金融支持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战;农村金融运行绩效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诗平;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N];经理日报;2007年
2 李涛 谢登科;唐双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须坚持“五个并重”[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高伟;农村金融大戏揭开新篇章[N];农民日报;2007年
4 本版编辑 汤敏 陈林 陈剑波 茅于轼;问策农村金融[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王春霞;谋划农村金融民生银行试水村镇银行[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6 马欣;转变思路推动农村金融发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7 刘伟;农村金融理论创新的魅力[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8 吴华国;农村金融“败血症”侵蚀“三农”肌体[N];中华建筑报;2005年
9 童辰 王小妆 陈兰军 (本报记者 童辰);用统筹破解农村金融的两难困境[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魏巍;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N];宝鸡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