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疣梭子蟹蜕皮周期与第二次卵巢发育中MIH表达研究
【摘要】:甲壳动物的蜕皮过程被认为是由位于眼柄的X器-窦腺复合体(XO-SG)分泌蜕皮抑制激素(MIH)通过调节Y器(YO)合成蜕皮类固醇激素而调控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发现MIH基因在三疣梭子蟹眼柄X器-窦腺复合体(XO-SG)中表达最强。采用形态观察法将三疣梭子蟹蜕皮周期划分为蜕皮后期(A期和B期),蜕皮间期(C期),蜕皮前期(D_0、D_1、D_2、D_3和D_4亚期)和蜕皮期(E期)四个阶段。采用qRT-PCR分析了MIH基因在三疣梭子蟹蜕皮周期中的表达变化,以D_0亚期为对照,采用2-△△Ct方法计算其它各个蜕皮时期MIH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A期为0.42±0.08倍,B期为1.09±0.09倍,C期为1.35±0.16倍,D_1亚期0.78±0.07倍,D_2亚期为0.27±0.08倍,D_3/4亚期为0.20±0.04倍。单因素(one-wayANOVA)方差分析显示,除D_2亚期与D_3/4亚期间差异不显著外,蜕皮周期中各个时期MIH基因表达量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三疣梭子蟹蜕皮周期中,MIH基因表达水平呈一个明显的变化规律:MIH表达量从A期开始上升,到C期达到顶峰,然后下降,到D_3/4亚期达到最低,完成一个蜕皮周期。MIH基因表达水平调控着三疣梭子蟹蜕皮的发生和进行。
卵巢发育过程是包括甲壳动物在内的卵生动物生殖过程中的必要环节。采用形态学测定法对三疣梭子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进行细致分期:I期(GIS=0.9~1.5%)、II期(GIS=1.3~5%)、III期(GIS=6~12%)和IV期(GIS=12~15%)。进一步采用采用qRT-PCR分析了Vg和MIH基因在三疣梭子蟹第二次卵巢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变化,以I期为对照,采用2-△△Ct方法计算其它各个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Vg和MIH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在卵巢中,Vg mRNA相对表达量I期为1.0±0.55倍、II期为1.68±0.37为、III期为17.15±1.12倍和IV期为19.30±1.92倍;在肝胰腺中,Vg mRNA相对表达量I期为1±0.19倍、II期为4.62±0.99倍、III期为55.74±5.54倍和IV期50.42±3.21倍;在眼柄X器-窦腺复合体中,MIH mRNA相对表达量I期为1±0.14倍、II期为0.52±0.09倍、III期为0.30±0.06倍和IV期0.11±0.02倍。随着第二次卵巢发育的运行Vg基因表达量基本处于逐渐升高的趋势,MIH基因表达量基本处于显著下降的趋势。Vg基因表达水平与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正相关,MIH基因表达水平与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