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用高质量多晶硅薄膜的铝诱导晶化研究
【摘要】:近年来,多晶硅(poly-Si)薄膜因具有薄膜硅的低成本及晶体硅的优良光电性质而受到研究者的青睐。铝诱导晶化(AIC)技术制备poly-Si薄膜因处理温度低,退火时间短,且制备薄膜晶粒尺寸大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glass/Al/a-Si叠层结构,通过AIC的方法制备了poly-Si薄膜。系统研究了前驱体a-Si薄膜结构、后续退火方式及工艺对AIC晶化过程及所制备poly-Si薄膜结构性能的影响,在低成本下制备出具优异结构特性的poly-Si薄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对比研究了常规退火与快速热退火(RTA)对AIC制备poly-Si薄膜形核以及晶粒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常规退火,RTA形核时间短,形核密度大,且完全晶化所需的时间较短。两种退火制备的完全晶化的poly-Si薄膜其Raman峰位均在518cm-1,FWHM分别为6.43cm-1、6.48cm-1。
研究了氢化非晶硅(a-Si:H)薄膜中H含量对AIC制备poly-Si薄膜的结晶过程的影响。发现随a-Si:H前躯体薄膜中H含量的增加,薄膜晶化速率先变慢后变快;研究表明薄膜的结晶过程主要与硅氢键的成键方式有关,SiH单键抑制结晶,而SiH2双键促进结晶。
研究了在退火过程中电场辅助诱导方法对AIC制备poly-Si薄膜的结晶过程的影响。发现无论有无电场或采取何种电场方向,薄膜的结晶度都随退火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对样品施加强度为100V/cm的电场后发现,平行电场对薄膜的晶化起到抑制作用,而垂直电场对薄膜的晶化起到促进作用。
|
|
|
|
1 |
王善成;方明;易葵;邵淑英;范正修;;电子束蒸发镀膜速率控制[J];中国激光;2008年10期 |
2 |
徐旭东;田长安;尹奇异;程继海;;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的发展趋势[J];硅酸盐通报;2011年03期 |
3 |
熊绍珍,王玉冰,孙钟林;单结a-Si太阳电池稳定性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1992年01期 |
4 |
尤大纬;宽束考夫曼离子源的原理及其使用[J];电工电能新技术;1993年01期 |
5 |
张力
,薛钰芝;非晶硅太阳电池的研发进展[J];太阳能;2004年02期 |
6 |
王宁;魏朝阳;邵建达;范正修;易葵;;电子束自动扫描SiO_2材料沉积速率控制实验研究[J];中国激光;2010年10期 |
7 |
孙钟林,韩茂畴,徐温元;Au/a-Si肖特基势垒太阳电池退化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1982年02期 |
8 |
熊绍珍,孙钟林,王宗畔;玻璃/ITO/pin a-Si电池研究[J];太阳能学报;1986年03期 |
9 |
李文范;新兴光化学气相沉积非晶硅太阳电池的发展趋势[J];太阳能学报;1988年01期 |
10 |
饶雨生;唐敦乙;刘效增;沈伯礼;;轴向场宽束离子源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
11 |
孙亦宁;;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薄膜[J];真空与低温;1988年04期 |
12 |
江鉴,张仕国;硅液相外延生长的晶向自动偏离现象[J];上海航天;1999年01期 |
13 |
李昕欣,陈跃;直接淀积式Ge—Au薄膜应变计的工艺研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92年03期 |
14 |
饶雨生;唐敦乙;刘效增;沈伯礼;;多功能宽离子束形成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
15 |
吴现成,王印月;反应溅射a-SiC_xN_y∶H薄膜特性[J];物理学报;1999年01期 |
16 |
汪惠华;竖立式软塑包装袋受市场青睐[J];塑料包装;2005年03期 |
17 |
孙钟林,熊绍珍,王宗畔,徐温元;Ni/a-Si肖特基势垒太阳电池[J];太阳能学报;1982年04期 |
18 |
焦凯立,宋学文,孙永华;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得出a-Si光学带隙[J];太阳能学报;1985年04期 |
19 |
强游;;激光化学气相沉积[J];真空与低温;1987年01期 |
20 |
丁星兆,董远达;溶胶-凝胶薄膜工艺及其应用[J];材料导报;199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