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混凝土中固化态氯离子失稳特性的研究

莫利伟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游离态氯离子是诱发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而固化态氯离子对此影响甚微,然而固化态氯离子并不是能够始终存在的,在一定条件下,其存在着向游离态转变的趋势,这不但会影响到混凝土内部游离态氯离子的数量,而且还可能会影响氯离子在混凝土内部的传输,从而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围绕固化态氯离子稳定性这一问题,对氯离子在混凝土材料中的固化特性及碳化、硫酸盐、杂散电流环境下的固化态氯离子稳定性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论文进行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本文采用内掺氯离子的方法,研究了水灰比,氯离子浓度,养护条件,矿物掺合料(种类、掺量及掺入方式)等因素对离子固化的影响,并采用化学分析(AgNO3滴定),X射线衍射、TG-DSC热失重分析等微观测试方法对试样粉末进行比较分析,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固化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灰比的增大,混凝土固化氯离子的量增多;氯离子浓度及养护湿度的增大同样会使得混凝土氯离子固化率升高;矿物掺合料的掺入不但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而且对氯离子固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其自身具有高铝组分的特点,等量取代水泥之后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氯离子固化率;与单掺相比,复掺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矿粉=7:3)的氯离子固化效果与单掺粉煤灰相近,而优于单掺矿粉。 研究了碳化、硫酸盐侵蚀及杂散电流对水泥石内部固化态氯离子稳定性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TG-DSC热失重分析及FTIR红外测试等微观测试手段对试样粉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化反应对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两种固化态氯离子的稳定性均会产生影响,其主要原因与Friedel盐及C-S-H凝胶的分解有关;在碳化条件下,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和矿粉)的使用对固化态氯离子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粉煤灰的负面影响大于矿粉。硫酸盐侵蚀条件下,Friedel盐失去稳定性而发生分解,究其原因,硫酸根离子将Friedel盐中的氯离子置换出来,使得固化态氯离子重新转变为游离态,同时形成AFm;杂散电流试验结果表明,导致试样中氯离子固化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物理吸附固化态氯离子失去稳定性,重新转变为游离态氯离子,而对化学结合固化态氯离子影响甚微。 运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固化态氯离子失稳状态下的氯离子固化率进行预测分析,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范宏;赵铁军;F H Wittmann;;基于氯离子分布的氯离子渗透参数计算的新方法[J];港工技术;2006年03期
2 贺琳琳;冉维民;张庆民;王晓静;;影响氯离子测定准确性的因素[J];辽宁建材;2010年01期
3 袁斌;陈风华;;快速测定水泥混凝土及其原材料的氯离子含量[J];工程与建设;2012年04期
4 刘镇琨;;天燃碱中氯根的测定——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法[J];郑州工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5 龚君范;氯离子的现场快速试验[J];施工技术;1992年09期
6 安静;戴文杰;;镀铬液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J];包钢科技;2006年S1期
7 崔洪涛;曹永敏;肖斐;陈凯;王翔;张兴福;;氯离子含量对菱镁制品吸潮返卤的影响[J];新型建筑材料;2008年05期
8 李彦岗;;水泥及其原材料中氯离子含量测定条件的选择[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9年04期
9 姜洪义;陈常明;;外加剂对镁水泥氯离子溶出率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8期
10 冯庆革;周文安;张国怀;杨阳;李浩璇;陈正;杨绿峰;;水泥砂浆中氯离子静态溶出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混凝土;2013年04期
11 徐鹏;韦炳林;周凡;;电极电流法在检测砂的氯离子含量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3年01期
12 岳青滢;丁宁;王石付;金龙;;阳离子类型对混凝土固化氯离子能力的影响机理[J];混凝土;2014年01期
13 吴锦锋,邓文红;结合水泥标准修订谈谈建立和完善水泥氯离子检测的必要性[J];广东建材;2005年08期
14 刘文长;崔健;黄小楼;倪竹君;;JC/T420《水泥原料中氯离子化学分析方法》修订情况介绍[J];水泥;2007年07期
15 张明敏;赵铁军;万小梅;马志鸣;;对流与扩散耦合作用下氯离子传输机理研究[J];混凝土;2012年10期
16 梁松;杨医博;莫海鸿;陈尤雯;;关于混凝土中氯离子限值和评价方法的探讨[J];工业建筑;2006年S1期
17 林宗寿;朱鹰;武秋月;;比浊法测水泥中氯离子含量[J];河南建材;2007年02期
18 庄其昌;金祖权;;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测定方法[J];粉煤灰;2010年01期
19 王宗昌,衡洪勇,王政;混凝土中氯离子的预防及处理[J];腐蚀与防护;2002年10期
20 孙国文,管学茂,罗树琼,黄丹;对《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中测试氯离子含量方法的几点见解[J];工业建筑;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顿磊;魏一洁;;浅析水泥及原材料中氯离子的测定方法[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冯庆革;李浩璇;;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分布特性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江映;胡宏波;;建设用砂氯离子的快速测定方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A];中国砂石协会2012年年会“砂石行业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邢锋;刘军;董必钦;霍元;;海砂型氯离子与水泥胶体的结合和机理[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阎西康;刘俊娥;陈培;李占伟;;盐雾环境中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特性试验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奕;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输运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元强;水泥基材料中氯离子传输试验方法的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庆玲;水泥基材料中氯离子浓缩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2 张国怀;水泥砂浆中氯离子溶出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3 李劲龙;氯离子在后张法预应力筋保护体系中的传输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陈昌华;水泥工业硫、氯离子检测方法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陈书苹;改善混凝土结合氯离子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莫利伟;混凝土中固化态氯离子失稳特性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7 王昆;沿海地区混凝土氯离子腐蚀质量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8 张明敏;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机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9 吴静新;混凝土内氯离子传输模型及其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李振垒;可埋入混凝土氯离子传感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济南大学 陈绍龙;水泥中氯离子的危害及预防[N];中国建材报;2008年
2 ;再谈含氯复混(合)肥料的施用[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3 驻天津记者郭关朝;天津出台10项规定强化预拌混凝土管理[N];中国建材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