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能源汽车贸易网络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为提高能源利用率、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全球汽车工业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全新出发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于2010年被中国国务院确立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于2014年正式进入高速增长通道,至2019年产销总量已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但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逐步退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同时面对欧美市场的贸易制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贸易的重要转移市场。因此,对“一带一路”沿线新能源汽车贸易现状、贸易网络格局、贸易关系及贸易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从整体、区域和车型三个视角展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能源汽车进出口贸易现状;其次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沿线新能源汽车贸易网络,并使用四项网络分析指标(网络密度与关联度、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和块模型)量化该贸易网络的微观结构和板块特征;最后使用QAP分析法研究影响贸易关系和贸易强度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在沿线新能源汽车贸易中主要扮演新能源汽车出口国的角色,纯电汽车是中国主力外销产品;南亚、中东欧地区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进出口市场。(2)贸易网络关联程度及连通性俱佳,但贸易强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占据贸易网络绝对中心地位,同时发挥桥梁作用;整体核心边缘结构比较稳定,中东欧、西亚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处于重要节点位置;整体网络可分为四个板块,各板块主要表现为内向贸易、外向贸易和双向贸易,体现出贸易网络极佳的互惠性。(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新能源汽车贸易关系建立有显著正向作用;锂电池贸易差异、是否为接壤国对新能源汽车贸易关系建立和贸易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相近的营商便利指数、物流绩效指数、关税水平、燃料出口水平及地理距离有利于国家间建立新能源汽车贸易联系和提升贸易强度。沿线国家应商讨新能源汽车商贸合作机制,打造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模式;合作推进能源输送设施建设,整合物流商贸通道。中国应持续发挥在沿线新能源汽车贸易中的核心作用,提升与邻近国家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水平;加强本国车企品牌效应建设,推动新能源产业链向高端制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