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中学生体育锻炼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现状及相互关系研究
【摘要】:生活事情与应对方式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发展状况受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和自身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的制约,容易使得他们承受较高的应激强度,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等负面的心理状态,是产生各种心理疾病的隐患。目前,有关体育锻炼健心功效的相关研究论证相对欠缺,尤其是体育锻炼与少数民族中学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方面相对薄弱。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大力推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之际,重视黎族中学生体育锻炼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研究,是培养身心健康的黎族文化传承人的迫切需要。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三个量表,对海南黎族47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运用SPSS19.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现状来探讨黎族中学生体育锻炼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黎族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总体情况较差,体育人口的人数较少。黎族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与学校、年级、性别有关。(2)黎族中学生的应激强度较高,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是黎族中学生主要的应激源。黎族中学生的应激强度与学校、年级有关。(3)黎族中学生在面临各类应激事件时倾向于采用问题指向类的积极的应对方式。黎族中学生应对方式与学校、年级、是否独生家庭有关。(4)适中的运动量能降低黎族中学生应激强度,促进黎族中学生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的效果最佳。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强度或频率都可以有效降低黎族中学生的应激强度,提升黎族中学生采用积极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的能力,尤其是增加锻炼强度和锻炼频率。根据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实际情况,提出“1223”建议。(1)坚持一个目标,即以提高黎族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大力宣传体育锻炼降低应激强度、提高积极应对方式能力的功效,创造各种条件吸引黎族中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尽量缩小各黎族地区的差异,实现均衡发展。(2)践行两个抓手,即以学校体育教育和阳光体育运动为抓手,实现两个层面的结合,关注地区、年级、性别以及是否独生家庭的差异,适当突出锻炼强度和频率,引导黎族中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3)突出两大特色,即通过继续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课堂、创设与大型体育赛事互动机制,拓宽促进黎族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新思路。(4)依托三大力量,即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实现校内、校外的互动,积极主动提供和创建资源,共同关心黎族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
|
|
|
1 |
李永鑫;周广亚;;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交叉滞后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1期 |
2 |
张亭亭;康茜;张凤娇;;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年04期 |
3 |
周仁会;邓晓铃;;初高中生生活事件对其惧怕否定评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
4 |
边文颖;;对高职学生生活事件的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
5 |
甘雄;朱从书;;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0年08期 |
6 |
周芳勤;;贫困大学生消极情绪及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J];黑河学刊;2010年12期 |
7 |
赵迎东;于曦;张连娜;;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基于牡丹江市两所高校的调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6期 |
8 |
徐竞;王蕾;励业;;高职院校贫困生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2年02期 |
9 |
金英花;顾颜;赵红姬;史沙沙;张孟玉;崔文香;;吉林省留守青少年生活事件与健康素质关系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06期 |
10 |
王晶晶;;消极情感、认知易损性和消极生活事件对青少年抑郁形成的作用[J];才智;2013年18期 |
11 |
江伟康;费小强;蔡惠玲;;大学生“生活事件”初步探索[J];上海高教研究;1986年02期 |
12 |
张倩;;大学生生活事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J];青春岁月;2013年07期 |
13 |
王菲;“甩手爹妈”对孩子有益[J];少年儿童研究;1997年05期 |
14 |
冯丽云,吴作勇,李克均,王志铭,王宇中,李炽民,王爱英;对青年学生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
15 |
刘兆荣,赵玲玲,王绪东;中学生紧张性的生活事件的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1年04期 |
16 |
李琳;生活事件对运动员运动状态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
17 |
田丽丽,刘旺,Rich Gilman;国外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研究概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12期 |
18 |
黄锟,陶芳标,高茗,李光友;中专女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1期 |
19 |
黄雪竹;郭兰婷;唐光政;;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3期 |
20 |
荆怀福;;师范学院特困生幸福感认识成分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