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境条件下海南坡鹿性别分离的对比研究
【摘要】:
有蹄类动物的性别分离机制研究已成为动物生态学中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但是,迄今为止解释性别分离的机制大多是从雌雄动物内在的生理、行为差异寻找原因的,并没有考虑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本文试图从环境条件对动物的影响解释性别分离的原因,从可能影响坡鹿(Cervus eldi)性别分离的食物条件和隐蔽条件入手,对比不同食物条件和隐蔽条件下雌雄坡鹿对生境因子的选择研究性别分离与外部环境因子的关系。
本研究对比的赤好和邦溪地区,其为相同季节食物条件赤好地区好于邦溪地区,相同地区雨季食物条件好于旱季;相同季节隐蔽条件邦溪地区好于赤好地区,相同地区隐蔽条件雨季好于旱季。通过海南坡鹿对生境因子的选择和性别分离指数的研究,发现单一假说无法解释海南坡鹿在不同生境条件下性别分离的差异及其原因。赤好地区雨季海南坡鹿的性别分离机制可以用食物选择假说和捕食危险假说解释,但两个假说均不能解释邦溪雨季坡鹿性别分离的原因;在旱季,赤好地区坡鹿的性别分离符合食物选择假说,邦溪地区坡鹿的性别分离的解释符合食物选择假说和捕食危险假说的内容。因此,对于坡鹿这个物种,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性别分离现象显然不能用食物选择假说和捕食危险假说统一解释,而是不同生境条件下有所不同。赤好地区旱季食物条件不是非常丰富,这时食物条件成为影响坡鹿性别分离的唯一关键因子,因此性别分离也只符合食物选择假说的内容;到了雨季,食物条件丰富,影响性别分离的关键因子除了食物条件外,隐蔽条件对性别分离也起明显的作用。邦溪地区由于坡鹿密度过高,导致无论雨季还是旱季食物都不是很充足,但旱季保护区人为投食造成食物充足,雄鹿更多地利用投食牧草,而雌鹿更多地利用生境中食物条件好的地点,雌雄坡鹿在食物选择上发生分离,符合食物选择假说;而雨季食物条件对于这个超高密度种群来说更为恶劣,导致雨季食性性别分离指数小于旱季,性别分离不符合现有的假说。旱季由于人为投食造成食物相对充足,隐蔽条件对性别分离的影响变得较为明显,旱季坡鹿的性别分离也符合捕食危险假说。因此,两个地区不同季节的结果亦说明环境(生境)条件的变化导致坡鹿性别分离程度的变化及机制的不同。
综合考虑性别分离与食物条件和隐蔽条件关系,发现性别分离不是由单因素决定的,是多条件因子共同作用导致的;食物条件和隐蔽条件是影响性别分离的关键外部环境因子,说明外部环境因子的影响对性别分离的解释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