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显著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很高的增长率。与此同时,作为社会“稳定器”和“安全网”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从经济进一步发展方面来看,经济增长面临着内需不足和储蓄率居高不下等问题,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这种矛盾。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全面实施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但从长远来看,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才是更关键的因素。
储蓄率偏高对于经济增长有害无益。一方面,储蓄率居高不下,会挤压消费,不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由于边际投资收益递减规律,存在一个最优储蓄率。当实际储蓄率高于最优储蓄率时,降低储蓄率将成为一个帕累托改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储蓄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长期内能够增强人民的消费信心,促进社会消费需求,降低社会储蓄率,从而推动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增长,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和效果。本文研究路径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居民预期未来收入增加——降低预防性储蓄、现期消费增加——经济增长。笔者将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增长的这种效应称为社会保障的福利效应。而且,“福利效应”对于低收入阶层的影响最为显著。基于“福利效应”,本文总结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建设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