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肌钙蛋白I光纤生物传感器研究
【摘要】: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心肌特异性调节蛋白,心肌损伤后迅速释放入血,是急性心肌梗塞的特异性诊断指标。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纳米尺度的金属颗粒以其独特的光学、电学性质在许多领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其中,贵金属纳米粒子具有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效应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
本文基于银纳米颗粒LSPR效应,结合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了LSPR光纤传感特性,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检测人cTnI的光纤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微量急性心肌梗塞疾病标志物cTnI的快速检测,并为实时、动态地监测cTnI与其响应单抗间特异性亲和作用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采用微波法制备了类球形纳米银颗粒,利用硅烷偶联剂自组装成膜方式修饰银纳米粒子,制备了光纤LSPR传感器。研究了传感器对周围介质环境的体相折射率传感特性,折射率灵敏度达到1788nm/RIU。对退化光纤LSPR传感器实验表明纳米颗粒团簇对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和传感灵敏度有重要的影响:消光峰峰位红移且半峰宽变宽并出现新的特征峰,传感器折射率灵敏度降为120.210nm/RIU。
在光纤LSPR传感器银纳米粒子膜上修饰羊抗兔免疫球蛋白,对溶液中兔免疫球蛋白进行传感检测,得到非特异性吸附和免疫亲和反应的动力学过程,表明所制备的LSPR光纤传感器具备良好的局域折射率传感性能。
采用制备的光纤LSPR传感器,利用葡萄球菌A蛋白作为基底膜结合鼠抗人心肌肌钙蛋白I单克隆抗体,观测了固定化单抗与cTnI之间特异性的亲和动力学过程,进行了人心肌肌钙蛋白I的定量测定,并利用杂蛋白进行干扰试验,采用免疫夹心法对cTnI最低检测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人心肌肌钙蛋白I的浓度在20~120ng/ml范围内与传感器的响应呈线性关系,并具有较好的选择性;鼠抗人心肌肌钙蛋白I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常数为1.713×10~-M~(-1);采用免疫夹心法,cTnI检测限可以达到10ng/ml,较直接法提高了一倍。
|
|
|
|
1 |
杨连贵,韩泾鸿;光纤生物传感器的展望[J];传感器技术;1987年Z1期 |
2 |
张志刚;刘国文;李小兵;王哲;郭昌明;高瑞峰;宋文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在兽医临床诊断学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9年01期 |
3 |
陈国平,寿文德;光纤生物传感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2年02期 |
4 |
邓立新,冯莹,魏立安;免疫型光纤倏逝波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5年03期 |
5 |
白忠臣;姜崇杰;秦水介;李静;张欣;;一种基于激光加工微型通道的光纤生物传感器[J];光电子.激光;2009年05期 |
6 |
李伟;陈坚;;免疫分析中的光纤生物传感器[J];化学传感器;1995年01期 |
7 |
李南雷;冯莹;魏立安;邓立新;;光纤生物传感器系统中光纤连接器的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5期 |
8 |
;锥型光纤耦合器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J];光机电信息;2007年12期 |
9 |
王以明;张玉玉;陈文;;基于透射式荧光型光纤生物传感器的结构设计[J];生命科学仪器;2010年02期 |
10 |
蒲晓允;左世友;;光纤生物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J];重庆医学;2006年17期 |
11 |
王京生;冯莹;柳珑;魏立安;陈爽;;锥形光纤探针荧光信号分析与优化设计[J];光子学报;2009年09期 |
12 |
吴舒旭;施汉昌;仝铁铮;何苗;朱安娜;龙峰;韩爽;;新型脱氧核糖核酸光纤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其性能评价[J];分析化学;2010年10期 |
13 |
黄俊;赵文琪;赵荣;丁莉芸;;高精度光纤生物传感器的研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21期 |
14 |
刘茜倩;许雪梅;李维;叶俊华;吴爱军;吴建好;王华;;光纤倏逝波生物传感器探针新的几何设计[J];光电子技术;2008年01期 |
15 |
王京生;冯莹;陈爽;魏立安;柳珑;;用于荧光免疫光纤生物传感器中信号分析的理论模型[J];光子学报;2009年07期 |
16 |
王慧,任宏亮,何金田,林土胜,梁二军,郭茂田,王世明,沈书泊;管腐蚀法制作纳米光纤探针[J];激光技术;2004年04期 |
17 |
王以明;张玉玉;庞小峰;王洪志;蔡国军;;硅烷化光纤表面微结构成分的扫描电镜及能谱仪联用表征[J];分析测试学报;2008年11期 |
18 |
唐春晓;李恩邦;王长乐;李超;郑丹莹;;基于多模干涉的反射式光纤生物传感器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1年08期 |
19 |
徐远金;朱元保;王柯敏;何双娥;;光纤气敏传感器[J];化学传感器;1995年02期 |
20 |
李久彤,陈坚;光纤化学及生物传感器在生物物质分析中的应用[J];药物分析杂志;2001年01期 |
|
|
|
|
|
1 |
张敏超;兰阳;杨莉;王达;王胜男;闫锐;张望清;;空心高分子微球的合成及其负载的贵金属纳米粒子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预印集[C];2010年 |
2 |
刘恒;张柏诚;兰韬;董朝;任吉存;;空间分辨散射相关光谱[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
3 |
邵云亮;徐抒平;郑先亮;徐蔚青;;消逝场激发型LSPR光纤生物传感器[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4 |
许雪梅;李维;刘茜倩;吴爱军;叶俊华;王华;吴建好;;光纤生物传感器及其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
5 |
周亮;汤京龙;王健;李中良;邵安良;周国凤;奚廷斐;;阴道给药后纳米银凝胶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和蓄积特性[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0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大会壁报展示论文[C];2010年 |
6 |
徐丽明;陈亮;李雪飞;董喆;竹村太郎;花方信孝;吴刚;王春仁;奚廷斐;;纳米银凝胶的体内生殖器官毒性及体外细胞毒性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0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大会报告论文[C];2010年 |
7 |
邓芙蓉;郭新彪;;纳米银的毒理学研究进展[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
8 |
李俊琳;安学勤;;微乳法制备荧光纳米银量子点[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9 |
陈国杰;宫永纯;陈延明;沈国良;毛萍丽;袁晓光;;纳米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
10 |
史俊朋;张洪武;;光对纳米银毒性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