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_2O_3基复合氧离子导体的电学特性研究
【摘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陶瓷电解质材料,为全固态结构。对于SOFC其性能提高的关键就在于电解质材料的开发和研究,目前SOFC的电解质材料主要分为氧化铈基、氧化铋基、钙钛矿结构电解质等。其中萤石结构氧化铋基电解质材料具有诸多优点,然而Bi_2O_3电解质材料在不同的温度和条件下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影响其性能的提高。为了得到性能最优、稳定性更好的Bi_2O_3氧离子导体电解质材料,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本文通过双掺杂体系稳定Bi_2O_3的δ相,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制备Er和Yb、Y和Zr分别共掺杂Bi_2O_3的氧离子导体电解质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性质表征。通过XRD进行物相分析,所有陶瓷电解质样品均为单相性好的立方萤石结构,从XRD谱图中没有观察到其他的杂相峰。样品的烧结温度为800℃时,样品Bi_(0.76)Y_(0.18)Zr_(0.06)O_(1.5+δ)的相对密度为94.2%左右。并且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Bi_(0.76)Y_(0.18)Zr_(0.06)O_(1.5+δ)电解质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在750℃空气气氛中,电导率达到0.1421scm~(-1),电导活化能为0.62eV。为了进一步提高掺杂Bi_2O_3基氧离子导体电解质材料的致密度和电学性能,又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Zr和Lu、Lu和Ti分别共掺杂Bi_2O_3的电解质材料,并且对所有合成样品的特征、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Zr和Lu共掺杂Bi_2O_3和Lu和Ti共掺杂Bi_2O_3得到的电解质材料经过800℃烧结5小时均能够形成比较好的电解质薄片。通过SEM进行微观形貌观察,所有样品晶粒区分较明显且致密性较好,没有明显的孔洞生成。通过电导率测试进行分析,样品Bi_(0.76)Lu_(0.16)Ti_(0.08)O_(1.5+δ)在750℃时电导率最高为0.6843Scm~(-1)。然而,Zr和Lu共掺杂Bi_2O_3系列样品由于表面形成了一层模糊形貌使其致密性降低,样品Bi_(0.76)Y_(0.16)Zr_(0.08)O_(1.5+δ)的相对密度却达到了95.2%。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共掺杂后很好的稳定了δ-Bi_2O_3相,并且电解质材料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较低的电导活化能,改善了其电学性能,是一种比较好的氧离子导体电解质材料。
|
|
|
|
1 |
林枫凉,惠腾恩;Bi_2O_3——Na_2WO_4体系氧离子导体[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
2 |
李际周;杨继廉;叶春堂;康健;;氧离子导体(Bi_2O_3)_(1-x)(Er_2O_3)_x的中子散射研[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1年00期 |
3 |
樊传刚,李栋才,张国栋,檀杰;混合氧离子导体膜材料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4 |
孟广耀,周明,彭定坤;Bi_2O_3基氧离子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导研究[J];硅酸盐学报;1985年03期 |
5 |
郭中一;龚江宏;;钼酸镧基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S2期 |
6 |
马金福;耿桂宏;卢勇军;陆彬;王军;;CaO掺杂Bi_2O_3基电解质材料的改性研究[J];电源技术;2013年10期 |
7 |
杨进全;银、铜、锂、氧离子导体的电导活化能与原子参数间的规律性[J];硅酸盐学报;1987年01期 |
8 |
梁广川,刘文西,陈玉如,孙淑英,刘静海;Bi_2O_3基固体电解质材料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1期 |
9 |
彭程;张震;;Bi_2O_3基固体电解质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10期 |
10 |
孟昕;孟宪芹;姜雪宁;庞胜利;李向楠;张庆瑜;;调制比对GDC/YSZ多层氧离子导体薄膜结构与电学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0年07期 |
11 |
李锋;金江;张华;;磷灰石型低温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06年04期 |
12 |
李奇,杨芝洲;O_2、金属/氧离子导体界面的电极动力学研究[J];功能材料;1999年01期 |
13 |
王常珍,徐秀光;Bi_2O_3-Y_2O_3系高氧离子导体的离子电导和电子电导的研究[J];物理学报;1984年02期 |
14 |
何峰;张文涛;李玉辉;谢峻林;;Bi_2O_3对锂镁铝硅微晶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11期 |
15 |
舒豪;何峰;金明芳;梅书霞;谢峻林;;Bi_2O_3对硼硅酸盐玻璃结构与熔体性质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
16 |
韩达;吴天植;辛显双;王绍荣;占忠亮;;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J];中国工程科学;2013年02期 |
17 |
朱美安;王洪涛;韩燕;吴福芳;盛良全;;新型氧离子导体La_2Mo_2O_9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7年03期 |
18 |
吕琦凯;董新法;董应超;朱志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概述[J];广州化工;2014年09期 |
19 |
张洁;赵梦杰;崔颍琦;李成刚;高金海;;掺杂对CeO_2基电解质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进展[J];无机盐工业;2020年05期 |
20 |
谢富丞;王诚;毛宗强;;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复合电解质材料[J];中国工程科学;201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