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污染减排的财税政策研究
【摘要】:
长期以来,以巨大的资源耗用和环境破坏为代价,我国经济发展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其中,环境污染占了非常大的比重,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鉴于此,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总体目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所在。
由于环境的外部性和准公共物品的特点,污染减排需要政府发挥更大的调控作用,政府调节的经济手段无疑给污染减排提供了多种选择,而在所有的经济手段中,财税政策的重要性非常明显,合理运用财税政策,不仅有利于经济增长,而且,对于环境保护、污染控制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财税政策与污染减排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深化和发展环境保护、污染减排理论和财政税收调控理论,而且对及时调整、完善我国现行的财税政策,更好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对污染减排财税政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基础上,依托可持续发展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构建了污染减排的政策选择模型,论证了财税政策是推动污染减排的重要经济激励手段,随后借鉴国外污染减排财税政策的成功经验,立足我国国情及污染减排财税政策现状,从财税角度为实现我国污染减排目标提出相应的思路和政策建议。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污染减排的政策选择模型研究。
(2)推动我国污染减排的财税手段和市场手段的比较研究。
(3)国外污染减排财税政策实践经验和启示。
(4)我国污染减排实施状况及其财税政策现状。
(5)构建我国污染减排财税政策体系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1)结合当前我国的国情,应当运用经济手段加大对污染减排的推动作用,而在所有的经济手段中,财税手段的作用更加明显。
(2)必须建立污染减排投资增长机制,创新污染减排财政资金的投入机制,加大对污染减排的财政投入。
(3)对我国污染减排相关税制进行调整,加大对污染行为的财税惩罚力度,对推动污染减排实施的行为给予税收优惠。
(4)实施区域差别化的污染减排财税政策,加大对中西部等落后地区污染减排财政投入及税收优惠力度。
(5)单一的财税政策不足以达到污染减排的激励目的,政策之间需要相互的配合,同时必须配之以相关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