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初诊断肺腺癌患者病历临床资料,了解肺腺癌患者的流行病学概况,分析肺腺癌患者基线贫血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并探索可能与这些患者的总生存期(OS)相关的变量。本研究旨在分析肺腺癌患者发生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生存分析,可为肺腺癌的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及早进行干预以提高肺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改善生存率。方法 提取2009年3月~2018年12月在我院274例确诊为肺腺癌患者的首次住院的病历资料,包括性别、确诊日期、年龄、TNM分期、治疗方案、ECOG-PS评分及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容积)。随访方法是通过电话及查阅电子病历跟踪肺腺癌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最长随访时间为114个月,最短为1个月。所得资料建立数据库,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分析肺腺癌患者治疗前的贫血在不同的年龄、性别、TNM分期、PS评分、白蛋白水平的分布情况及贫血严重程度。采用单因素生存分析肺腺癌患者TNM分期、性别、年龄、PS评分、治疗方法、血清白蛋白水平及血红蛋白与其总生存期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找到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描绘出肺腺癌患者整体的生存曲线,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的生存曲线,不同贫血严重程度分级的生存曲线。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类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多组间比较,用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Kruskal-Wallis H test)分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贫血影响因素。采用K-M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得出总生存期中位数及生存率,其差异性应用时序检验(Log-ranktest)进行。采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推断影响肺腺癌患者的中位OS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曲线用Graph pad Prism 7.0软件绘制。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274例肺腺癌患者中,贫血患病率为20.4%,平均Hb水平为(129.13±18.41)g/L,轻度贫血的患病率有17.9%,而中度贫血仅有2.6%,无极重度贫血和重度贫血。肺腺癌患者整体中位OS为31.0月,1年生存率为75.2%,3年生存率为46.7%,5年生存率为33.8%。危险因素方面,TNM分期、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及年龄都与贫血发生有显著的联系。与Ⅰ~Ⅲ期相比,Ⅳ期肺腺癌患者贫血发病率较高(26.1%对比14.7%,P=0.019)。血清白蛋白水平越小,肺腺癌患者贫血发生率越高(P0.001)。75岁的比65~74岁、65岁的肺腺癌患者有更高的贫血发病率(44.0%对比20.2%对比16.8%,P=0.007)。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患者贫血严重程度等级越来越高(Z=9.528,P=0.009)。生存分析显示在肺腺癌患者中,贫血患者OS 比非贫血患者低(中位OS:12个月对比37个月,x2=14.504,P0.001),肺腺癌患者的贫血提示与不良的预后紧密相关。且肺腺癌患者的贫血严重程度越高,OS越短(log-ranktest,x2=20.303,P0.001)。有无贫血、TNM分期、ALB水平、PS评分、性别、不同治疗方式对肺腺癌患者的中位OS具有明显的影响(P0.001)。但年龄与肺腺癌预后无关。多因素分析提示PS评分、TNM分期、血清白蛋白水平、不同治疗方式或未抗肿瘤治疗可独立影响肺腺癌患者的中位OS(P0.05)。而基线贫血不能独立影响肺腺癌患者的中位OS(P0.05)。肺腺癌Ⅲ期和Ⅳ期患者死亡率分别增加6.515和16.177倍(HR=7.515,17.177),此处以TNM分期Ⅰ期为参照类别;PS评分2分患者死亡率比PS评分2分的增加2.441倍(HR=3.441);化疗患者和未抗肿瘤治疗患者死亡率比手术治疗组高4.467和2.149倍(HR=4.467,2.149)。结论1.肺腺癌患者的贫血高发人群为TNM分期Ⅳ期、年龄75岁、低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患者,而性别及PS评分与贫血的发生无关。2.年龄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是肺腺癌患者贫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肺腺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是TNM分期Ⅳ期、PS评分2分、ALB35g/L及未抗肿瘤治疗。贫血与肺腺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贫血是肺腺癌患者生存期缩短的预后指标,但基线贫血不是肺腺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