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摘要】: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总是伴随着各国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随之有了显著提高。然而,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也呈现出震荡上升的态势。尤其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城乡收入比一直维持在3.0以上的水平,并表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加速城镇化进程的同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对我国各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进行合理评价,了解我国各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探讨我国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然后分两部分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其中,实证分析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
实证分析第一部分是对我国30个省市(不包括西藏)的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首先构建了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四个方面;然后运用熵值法对我国30个省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发现,我国各省在进行城镇化建设时,偏重于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建设,人口城镇化和环境城镇化建设比较落后;从城镇化发展情况来看,2002-2011年十年间我国各省综合城镇化水平总体上都有显著提升;从各省的城镇化水平综合排名来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实证分析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我国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首先运用VAR模型研究了我国1978—2011年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城镇化是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然后,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得出我国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转变的临界点分别为55.42%、84.01%、53.38%、41.97%。通过面板分析还得出,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不仅取决于城镇化发展水平,还取决于城乡收入差距自身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