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我国家电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识别及控制研究

谢文思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家电企业为了进行海外扩张抢占市场份额,纷纷选择进行跨国并购。家电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取得目标企业产品研发的核心科技,或者国际市场竞争中所占的份额,以此不断推动家电业快速发展。跨国并购并不是简单交付的交易,并购前后存在许多可能影响企业持续生产经营的风险,本文重点研究家电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会涉及到的财务风险。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家电企业跨国并购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和控制措施进行分析。首先,本文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且回顾了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时一般会对并购过程进行划分研究,并且学者们认可了利用Z值综合分析财务风险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确定了跨国并购的相关概念和范围,以及本文分析动因和识别、控制财务风险依据的相关理论。然后,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政府对于家电企业跨国并购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我国家电业跨国并购的现状,从政府出台政策可以看出其对于家电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持赞同态度,并且采取鼓励措施支持企业海外发展。本文分阶段阐述识别家电业跨国并购中的融资风险、估值风险、支付风险、汇率风险、偿债风险和整合风险的方法以及影响因素,为下文具体案例分析做铺垫。根据以上的理论基础,本文就美的并购库卡案例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阐述了案例背景及并购双方概况,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推动这场并购的影响因素,然后从并购的前、中、后三个方面就美的并购库卡中的财务风险的识别进行分析以及阐述了美的在并购过程应对的控制措施。最后,本文认为当前的宏观环境有利于家电企业进行跨国并购,针对美的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提炼出对家电企业以后进行跨国并购中具有普适性的防范措施,并且阐述了相关研究结论和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家电企业处在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大环境下,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转为研发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跨国并购则是企业能够快速拥有智能制造技术的捷径,有效地识别和控制财务风险则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以往研究中较少针对家电企业进行研究,尤其是在考虑到当前家电业改革政策研究的,所以本文的一系列研究旨在能够为其他家电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如遇类似情况可以从该案例中的识别方法和控制措施中借鉴和参考,从而更有效的应对财务风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志桓;;中日跨国并购比较分析及其启示[J];当代经济;2018年24期
2 刘璐;朱晓静;马莹;;2010—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05期
3 李珮璘;黄国群;;跨国并购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的典型案例、效应与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8年10期
4 吴剑峰;乔璐;;企业社会责任与跨国并购的关系: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管理;2018年11期
5 庄文静;;跨国并购:一场战略与耐力之战[J];中外管理;2016年10期
6 刘英奎;;跨国并购受阻 中企如何应对国外安全审查?[J];中国对外贸易;2017年01期
7 徐铭阳;刘卫兵;;我国白酒行业跨国并购SWOT分析以及相关建议——以泰国酿酒跨国并购星狮集团为案例[J];时代经贸;2016年34期
8 浙江省委政研室课题组;胡金生;叶建华;张雷;;我省跨国并购情况及对策建议[J];政策瞭望;2016年03期
9 应雄;;跨国并购的“浙江案例”[J];浙江经济;2015年15期
10 潘旵;沈敏;向东静;;市场质量、制度质量与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研究——跨国并购经验的调节作用[J];珞珈管理评论;2018年01期
11 张茜;高媛;;我国制造业跨国并购动因识别[J];智富时代;2016年S2期
12 赵茜;;跨国并购会计处理问题研究——以中海油并购尼克森为例[J];智富时代;2017年01期
13 刘子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SWOT分析[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46期
14 谢洪明;陈盈;章俨;李哲麟;;跨国并购研究知识基础及其研究前沿的演进历程[J];管理学季刊;2017年01期
15 汪巍;;中国民企逐渐成跨国并购重要力量[J];报刊荟萃;2017年02期
16 王梓霖;;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浅析[J];商业故事;2016年31期
17 陈秋晖;;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7年08期
18 王晓红;;一部推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力作——评析张祥、张健著《机遇与挑战: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J];全球化;2014年06期
19 杨玉琳;;跨国并购绩效问题的研究[J];商;2014年21期
20 袁向华;;跨国并购财务尽职调查关键要素识别与分析[J];财会通讯;2014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江岭;;跨国并购发展战略的思考[A];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胡新欣;刘冀生;蔡来兴;薄启亮;张志勇;刘建功;;跨国并购与兼并重组[A];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0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8年
3 韩世坤;韩爱琼;叶华;;跨国并购与经济周期相关性研究——美国跨国并购与经济周期相关的实证分析[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楼朝明;;中美企业间跨国并购中的“经济安全”问题——基于利益集团的分析视角[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锴;纳超洪;;公司治理、国际化背景与跨国并购决策——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A];2014第六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分会场讨论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张文佳;;政治风险、双边关系与跨国并购——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A];实证社会科学(第三卷)[C];2017年
7 聂聪聪;;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反周期跨国并购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8 黄朝阳;刘明涛;刘楠;;跨国并购的动因和风险控制的几点思考[A];201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8年
9 郑祥云;唐纹;杨清敏;张汉毅;张诤;刘艳会;朱巍;胡明明;;境外投资公司跨国并购后的文化融合管理[A];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5年经典案例集(《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年第一期增刊)[C];2015年
10 关景欣;;谈加入WTO后跨国并购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方略[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浩;新兴经济体服务业逆向跨国并购对企业市值和杠杆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苏舟;银行跨国并购效率及其决定因素研究:欧盟经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中文;跨国并购的宏微观经济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4 杨镭;跨国并购与政府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姚战琪;跨国并购:对市场结构变动及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何映昆;跨国并购对东道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王习农;开放经济中企业跨国并购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顾卫平;管理跨国并购——基于契约和资源整合的模式[D];复旦大学;2004年
9 张寒;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郝洁;跨国并购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源;山东潍柴跨国并购法拉帝的动因及绩效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19年
2 韩明雪;天海投资跨国并购美国英迈财务风险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9年
3 谢文思;我国家电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识别及控制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9年
4 朱仲凯;跨国并购的价值实现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年
5 吕雨桐;“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国并购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6 李洋;洛阳钼业跨国并购刚果(金)TFM公司的绩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7 常克非;中美跨国并购反垄断问题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7年
8 陈慧;跨国并购中的反腐败尽职调查[D];深圳大学;2018年
9 张璐;试析跨国并购协议中的MAC条款[D];深圳大学;2018年
10 韩烁;三元食品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对策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睿铂董事总经理 葛晓初;借助跨国并购实现价值最大化[N];中国证券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董伟;跨国并购:中国企业该选择怎样的路径[N];中国青年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戴春晨 实习生 黄妙哲;以规避风险为目的的跨国并购不是主流[N];21世纪经济报道;2016年
4 本报记者 贾婧;艾派克“蛇吞象”:跨国并购打印梦想[N];科技日报;2016年
5 本报记者 何芬兰;弄潮跨国并购大时代大有大道理[N];国际商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章卉;浙商的未来在星辰大海[N];浙江日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赵展慧;跨国并购不是“买买买”[N];人民日报;2017年
8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赵然;从跨国并购看河南产业升级[N];河南日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何金 通讯员 姚煜娟;晋江民企跨国并购释放何种信号?[N];福建日报;2017年
10 本报记者 唐福勇;跨境交易回归理性[N];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