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全部脱贫是我国政府不断努力的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各种途径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尤其是金融精准扶贫更是在贫困地区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是,随着政府贫困线标准的上调,加之脱贫与返贫交织在一起,导致扶贫难度不断增加,因此,在现阶段加强我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法律问题研究刻不容缓。加大对现存的法律制度进行修改、完善的力度,不断增加金融精准扶贫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等工作,尽快构建一套适应中国发展的金融精准扶贫法律体系,是我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法律问题研究的重中之重。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精准扶贫法律体系,早日实现脱贫的目标,主要从建立金融精准扶贫立法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创新法律体系改革、建立第三方机构评估模式等方面,全面完善我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法律制度。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法律制度的理论问题。这一部分首先提出我国历代领导人农村扶贫思想的变迁发展历程;其次介绍了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含义、特点及其价值,随后分析了与农村金融扶贫法律相关的几种理论,为后文阐述奠定基础。第二部分:该部分描述了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法律制度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现状与法律政策主要是从法律政策发展情况、金融精准扶贫的法律现状以及进展情况两个角度进行论述;从农村金融法律体系不健全、金融贷款难度大、违约率高、扶贫准确度不高、金融生态环境差等四个方面论述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国外农村金融反贫困法律制度及启示。这一部分重点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改善本国经济状况制定的相关制度,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相关法律制度的分析,指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在摆脱贫困、改善本国经济状况中制定的相应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从而为后文探讨创新我国农村金融扶贫法律制度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研究经验支撑。第四部分:我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法律制度的完善。这一部分是在前述考察与论证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法律制度提出初步的构想。该构想主要是从完善我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法律制度、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创新改革体系、建立第三方评估脱贫考核机制等方面入手,希望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扶贫法律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