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明达语言维度观及其哲学关照

王爱华  
【摘要】: 本文在前人从哲学和语言学路向对明达语言(metalanguage)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明达语言维度观(a dimension view of ML),并以此视角审视语言哲学里的三个重要而又具有争议的话题:a)语言与实在的关系;b)语言与心智(mind)的关系;c)语言的不完备性。对每一个话题,本文都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共7章,可分为4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第1、2章构成,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第1章是导言,给本研究的对象“明达语言”下定义,交代本研究的动机、目的、研究思路和全文结构。广义上,我们将明达语言定义为至少前设了一个语言成分的任意语言成分,明达语言可以是自然语言也可是人工语言。在具体语言使用中,我们将明达语言定义为在某一语境中语言使用者有意识地用来处理语言的语言。对象语言和明达语言是一对关系词。第2章是文献综述,批判性地审视了哲学界和语言学界对明达语言的研究,为我们的明达语言维度观的提出和论证做了前期准备。 第2部分(3—5章)提出并论证明达语言维度观。第3章呈现明达语言维度观的整体框架,为4—5章分析打下基础、提供方向。根据明达语言维度观的整体框架,明达语言是语言、言语和心智的一个维度,是语言和言语的必要因素,失之,语言就不再是语言了,言语之事将寸步难行。 第4章从明达语言与语言不完备性的辩证关系来进一步论证明达语言维度观。根据黑格尔的正题、反题、综合的辩证运动规律,本章提出语言不完备性和明达语言性共同构成了语言的本真,都是语言自身不可分割的本质属性。明达语言是语言的一个维度也就不言自明了。 第5章探讨言语中明达语言维度的心智操作成分的本质属性,并力图证明在明达语言处理过程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心智本身在本质上是明达语言性的。首先我们人类用语言进行思维。对于大脑如何进行语言思维,我们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主动/被动符号假设:当人们思维时,在大脑进行的是一系列明达语言处理过程,是主动符号激活和处理被动符号的过程。明达语言处理的结果就是综合符号,也就是思想。由此看来,明达语言性是人类心智的必不可分的维度,由于心智在言语明达语言性中起主导决定性的作用,言语也自然具有明达语言性这一维度。 第3部分(即第6章)运用第2部分提出的明达语言维度观,对语言与实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我们首先论证了语言因由其明达语言这一维度而具有建构性。由于这一建构性,再加上实在概念的复杂性(“实在”这个词至少有三种含义:外部不可知的实在,建构的实在和实在维度),我们认为语言和实在没有一一对应的模画关系。语言呈现的实在是通过各种明达语言操作而建构起来的。我们将语言呈现的实在大概分为两种:糕点制作式的实在(cookie-cutter reality)和红树效应式的实在(mangrove-effect reality)。然而,语言建构的实在受外部实在的限制,并前设了语言设定的实在维度。 显然,第2部分与第3部分关系密切:第2部分分析我们使用语词和心理符号的特征。第3部分探讨这些特征的交互作用如何建立心智之外的事态和语言使用二者之间的联系。因此,第2、3部分构成了自然的逻辑关联。 本文的第4部分,也就是结语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贡献和哲学意义,并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后续研究的可拓展空间。 明达语言维度观是一种独特的视角,以此视角去关照一些哲学问题,必然产生与以往不同的新观点。我们将本文中明达语言维度观对一些哲学问题的哲学立场归纳如下: (1)明达语言维度观表明,如果像Tarski,Carnap和Russell等哲学家那样把明达语言单看作是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无法全面把握明达语言的性质。明达语言在本质上是关涉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但明达语言还涉及其他非语言因素,如,心智、语境以及这些语言与非语言因素之间的互动性。只有全面考察这些因素才能揭示明达语言的运行机制。 (2)从明达语言维度观来看,语言与实在的关系错综复杂,不能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模画关系来概括。只有当我们理解了语言的建构性,弄清了在何种意义上使用“实在”这个词,我们对语言与实在的关系的探讨才能有个好的开端。 不难看出,我们关于语言与实在的关系的观点(这一观点认为我们所达及的实在是各种明达语言操作手段建构的,而这种建构的实在受外部实在的制约,并同时前设了语言设定的实在维度。)是在实在论和观念论之间开辟中间路径的一种尝试,我们这一观点拒绝了实在论但并没有投入观念论的怀抱。 (3)关于语言与心智的关系,我们回避了所有极端的观点,认为动物有思维但只有人才具有用语言进行线下思维。也就是说,心智有层级之分,只有人类心智才与语言分不开。对于语言与心智的关系,持任何极端的观点都会陷入不合理的泥潭。 另外,我们提出的主动/被动符号假设认为人的思维过程是一种主动符号(如句法)对被动符号(如语词)的明达语言处理过程。这表明我们大脑工作时,大脑里不存在什么中央处理器或“笛卡尔式戏院”。我们在思维时,大脑中所拥有的是思维语言处理自身的明达语言操作。 (4)我们在第4章提出的语言自救观给出了理解语言不完备性的新视角。根据语言自救观,语言不完备性是语言存在、丰富和发展的条件,哲学家对语言不完备性的治疗或用理想语言对其所做的替代必将拿掉语言的本真。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性工作可简要归纳如下: 1)系统的提出了明达语言维度观,认为明达语言是语言、言语和心智的一个维度; 2)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语言建构性的新视角,认为语言的建构性根源于我们表征系统的明达语言维度; 3)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即从明达语言维度观的视角,考察了语言与实在的关系,提出了一条既拒绝语言实在论又不接受语言观念论的中间路径,那就是认为我们可达及的实在是各种明达语言操作所建构的,但与此同时,所建构的实在受外部实在的限制并前设了语言所设定的实在维度; 4)我们尝试性地将所建构的实在大概分为两种:糕点制作式的实在和红树效应式的实在; 5)我们提供了理解语言哲学中备受关注的“语言不完备性”这一论题的新视角,认为语言不完备性是语言的必要因素,它的拯救来自语言自身,体现了黑格尔辩证法; 6)我们提供了研究语言与心智关系的新视角:认为人的心智具有语言性,其运作不需要中央处理器,而是由一系列思维语言自我处理的明达语言操作构成。在这些明达语言操作过程中,句法和语词各司其能,句法是主动符号,它处理和操作被动符号(语词),其结果就是各种观点和思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魏屹东;计算-表征认知理论的认知语境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01期
2 赵文宏;财富的源头[J];大陆桥视野;2005年03期
3 枉为;心智与语言习得——乔姆斯基答听讲者问[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9年02期
4 赵传栋;浅谈语言层次论在普通逻辑教学中的运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5 柳士发;对《“功能划界说”质疑》的质疑──与李文辉韦连文同志商榷[J];学术交流;1994年02期
6 秦秀娟;;论文化进化对心智发展的影响[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6期
7 伊帆;;攫金者[J];语文世界(高中版);2006年Z1期
8 张春伏;杜彩云;;论生动外语课堂 变短期记忆为长期记忆[J];文教资料;2006年22期
9 刘洪杰;;简论“自主创新性心智美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谢小平;;外语教师话语行为中的元语言现象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1 谢小平;;外语教师话语行为中的元语言逻辑:外语教学分析的新视角[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9年03期
12 彭炜;;开启心智 管理人生——《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J];医院院长论坛;2010年03期
13 王祎;;《礼记·乐记》之“心”范畴——兼与孟子言心相比较[J];云梦学刊;2010年06期
14 克里格;陈海宏;;近代心智史的各个学派和研究方法[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8年07期
15 施青林;;条分缕析 鞭辟入里——评《西方心智史学》[J];历史教学;1993年04期
16 龚世俊;执着与心智——胡晓阳医生的手工编织[J];上海工艺美术;1998年01期
17 恩重;百丈滩的记忆[J];作文世界(高中);2005年03期
18 王凤姿;生命不能承受之时[J];思维与智慧;2005年07期
19 商卫星;;心智研究:跨学科的攻坚[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0 赵泽林;高新民;;计算主义在心灵哲学中的两大前沿论题评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华;;论明达语言性及明达语言纬度观——语言哲学系列研究(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倩;杨蕴萍;;心智化能力测评技术简介及其应用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浩;王漫;候整风;;演绎对象语言中的约束表示与求解[A];数据库研究进展97——第十四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7年
4 王兵;苑奇辉;曹天民;;关于中国大学生心智脆弱的分析与预警[A];校园拒绝邪教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反邪教协会第六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杜晶晶;;教育教材语言研究的再探讨——根据厦门大学苏新春教授“教材语言专题讨论”博士生课程的课堂讨论整理[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祁峰;郭曙纶;;大学语文教材对象语言的选择与教材编写[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力;;英语教材中的语法教学语言:人教版/北师大版/外研版的对比[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郦全民;;心智延展与文化进化[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9 杨武金;;论《墨经》逻辑本质[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10 陆华山;;追求“施教”和“求知”的和谐统一[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华;明达语言维度观及其哲学关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2 赵璐;跨国管理者的全球心智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刘高岑;语言、心智与世界[D];山西大学;2004年
4 刘玉鹏;普罗提诺灵魂学说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周频;再论语言、心智和实在三者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9年
6 梁铁林;面向几何对象语言的设计与实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商卫星;论认知科学的心智观[D];武汉大学;2004年
8 周红阳;预期与法律—朝向哈耶克的时间域[D];吉林大学;2006年
9 吴彩强;从表征到行动[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朱青;理解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一个综合模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冲;关于老年人与年轻人心智游移频率差异的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思楠;心智游移与注意瞬脱个体差异相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晓;心智游移与负性情绪关系的实证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4 井巍巍;心智觉知训练对初中生抑郁情绪的干预[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诺;心智觉知问卷的编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张敏;情绪对心智游移的影响及心智游移对情绪的调节[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楠;小学生心智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大运;协同产品设计中Multi-Agent系统的协商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9 张自啟;企业员工心智需求的影响因素与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媛媛;试论阅读心智技能的内化与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子;青春校园剧寓教于乐[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卞文志;心智营销企业参与竞争的“利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3 北京 木易;新手上路,健全的心智比熟练的技巧更重要[N];中国商报;2009年
4 章迎尔;古罗马——心智、气度与建筑[N];建筑时报;2003年
5 高霞;下围棋 益心智[N];中国妇女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严斐;“精英圆桌”之西部赛区:心智锤炼[N];中国纺织报;2008年
7 ;心血与心智的结晶[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周国庆;晶华集团的“心智管理”[N];中国建材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刘军 本报特约记者 吉克斌 本报通讯员 高亮;洗涤心灵 启迪心智[N];中国石油报;2003年
10 记者 李思;“启航杯”创业设计大赛落幕[N];上海金融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