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尺度自动站短信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目前中尺度自动气象站已逐渐成为地面气象观测的重要方式,它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对区域性灾害天气的监测能力。随着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建设基本完成,作为管理维护人员,对站点的故障信息、各类的预警情况的监测缺少有效手段和方法,无法全面了解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作为承担市一级的气象业务部门,冗长的故障响应时间和频繁的故障次数严重影响上级气象部门对数据的业务应用。同时,落后的管理手段导致繁重的工作量和低下的维护水平,既不利于维护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快速有效的将灾害天气信息应用到预报服务中。研制开发中尺度自动站短信监控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监控中尺度自动站的各类运行和接收数据的分析研究,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融合了信息化、数据库等一系列技术,对中尺度自动站短信监控系统的开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文中首先对自动站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技术方案,其次探讨了使用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开发后台,运用存储过程、触发器和数据库连接等多种数据库技术作为监控系统的技术支撑,最后建立系统的信息模型,完成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为短信监控系统设计了实时数据、数据处理、短信收发三部分。
研究表明,以此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短消息的快速反应实时传递功能,既扩展了服务手段,也能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基于短信的监控方式对业务运维人员进行提醒,确保对灾害性天气的全天候跟踪预警,避免对短时、临近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的漏报、漏发,减少或避免业务错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业务质量。
|
|
|
|
1 |
朱锁凤,李明,郭传江,赵航东,戴国珍;珠江三角洲中尺度对流降水的云图特征[J];热带海洋学报;1989年03期 |
2 |
刘玉宝,周秀骥,胡志晋;三维弹性套网格中尺度(β-γ)大气模式的检验和实例研究[J];气象学报;1993年04期 |
3 |
丁一汇;暴雨和中尺度气象学问题[J];气象学报;1994年03期 |
4 |
程家合,王新敏,王蕊;9307黄河“三花间”暴雨过程分析[J];河南气象;1994年03期 |
5 |
王怀俊,刘爱鸣,陈世阳,黄东兴;闽北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气象;1999年12期 |
6 |
杨正国;一次中尺度特大暴雨的天气学分析[J];贵州气象;1999年02期 |
7 |
高守亭,赵思雄,周晓平,孙淑清,陶诗言;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研究进展[J];大气科学;2003年04期 |
8 |
李毓芳,R.A.安塞斯;次天气尺度和中尺度预报中的初值问题[J];气象学报;1984年04期 |
9 |
李志锦,丑纪范;受下垫面强迫的一类强对流系统特征及预报[J];中国科学B辑;1993年10期 |
10 |
张庆阳,史国宁;中尺度气象学及大气化学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J];气象科技;1994年03期 |
11 |
官凤山;夜间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形成前环境条件的演变[J];气象科技;1994年03期 |
12 |
李献州,贺忠;广东台风特大暴雨预报[J];气象;1995年08期 |
13 |
张红,杨福全;暴雨中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分离及其相互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
14 |
杜秉玉,陈钟荣,张卫青;梅雨锋暴雨的Doppler雷达观测研究:边界层中尺度涡旋系统[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15 |
潘劲松,张力;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梅雨期降水预报的检验与分析[J];浙江气象;1998年04期 |
16 |
董良淼;中尺度物理量诊断历史资料库的建立[J];广西气象;1999年04期 |
17 |
胡润山;大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结合制作短期降水预报[J];山西气象;2000年03期 |
18 |
王鹏云,李泽椿;灾害天气和中尺度气象学研究[J];气象科技;2001年01期 |
19 |
段旭,张秀年,许美玲;云南及其周边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时空分布特征[J];气象学报;2004年02期 |
20 |
张立凤,施连俊;β中尺度扰动的不稳定结构[J];大气科学;200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