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双-(β-酮胺)镍(Ⅱ)合成及其催化降冰片烯与功能性单体共聚改性研究
【摘要】:当前,为了提高降冰片烯类聚合物的可加工性能,利用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制备降冰片烯和功能单体共聚物的研究成为聚烯烃材料领域的一个新热点。本文合成了新型含氟催化剂Ni{CF3C(O)CHC[N(naphthyl)]CH3}2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解析了其结构。采用含氟催化体系Ni{CF3C(O)CHC[N(naphthyl)]CH3)2/B(C6F5)3和不含氟催化体系Ni{CH3C(O)CHC[N(naphthyl)]CH3)2/B(C6F5)3催化降冰片烯与甲基丙烯酸正丁酯,长链1-烯烃(1-己烯,1-辛烯,1-癸烯)共聚,采用含氟催化体系Ni{CF3C(O)CHC[N(naphthyl)]CH3}2/B(C6F5)3催化降冰片烯与苯乙烯,降冰片烯甲酸甲酯共聚,探索了共聚单体结构对共聚物结构、性能和可加工性能的影响。
在甲苯中采用双-(β-酮胺)镍(Ⅱ)Ni{RC(O)CHC[N(naphthyl)]CH3}2(R=CH3,CF3)和三五氟苯硼B(C6F5)3体系催化降冰片烯与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共聚合。对于降冰片烯与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共聚,这两种催化体系都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探索了共聚单体比例和催化剂结构对产率和聚合活性的影响,推测了双-(β-酮胺)镍(Ⅱ)/三五氟苯硼B(C6F5)3体系催化降冰片烯与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共聚合过程中可能的含有失活反应的插入机理。通过Kelen-TUdOs法得到的单体竞聚率分别为rn-BMA=0.095,norbornene=12.626。成功制备了共聚物薄膜并且共聚物在可见光范围具有良好的透光性。
采用双-(β-酮胺)镍(Ⅱ)Ni{RC(O)CHC[N(naphthyl)]CH3}2(R=CH3,CF3)和三五氟苯硼B(C6F5)3体系催化降冰片烯与1-烯烃(1-己烯,1-辛烯,1-癸烯)共聚合并且这两种催化体系都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探索了催化剂结构和共聚单体比例对聚合活性和单体插入率的影响。对于不含氟催化体系Ni{CH3C(O)CHC[N(naphthyl)]CH3}2/B(C6F5)3催化降冰片烯与1-辛烯共聚,通过Kelen-TUdos法得到的单体竞聚率分别为r1-octene=0.009,rnorbomene=13.461。通过1H NMR和13C NMR的分析,共聚过程是按照乙烯基加成型聚合方式进行的。TGA分析表明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高于400℃),DSC分析表明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15到275℃之间。共聚物在常见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溶解性并且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证明共聚物是非晶的。
在甲苯中采用含氟催化体系Ni{CF3C(O)CHC[N(naphthyl)]CH3}2/B(C6F5)3催化降冰片烯与苯乙烯共聚合。催化体系对于降冰片烯与苯乙烯共聚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达到1.37×105(gpolymer/molNi·h)。探索了共聚单体比例对聚合活性和单体插入率的影响,当苯乙烯加入摩尔比为10-50%时,苯乙烯在共聚物中比例可控制在1.1-5.6%。通过Kelen-TUdOs法得到的单体竞聚率分别为rSt=0.453,rNB=19.810。所制备的共聚物具有非常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320℃)。采用溶液成膜法制备了共聚物薄膜,共聚物膜在可见光范围具有良好透光性,透光率达到75-80%。
在甲苯中采用含氟催化体系Ni{CF3C(O)CHC[N(naphthyl)]CH3}2/B(C6F5)3催化降冰片烯与降冰片烯甲酸甲酯共聚合。催化体系对于降冰片烯与降冰片烯甲酸甲酯共聚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达到2.69×105(gpolynler/molNi·h).通过改变共聚单体比例的共聚反应得知降冰片烯甲酸甲酯在共聚物中具有非常高的插入率,当降冰片烯甲酸甲酯加入摩尔比为10-90%时,降冰片烯甲酸甲酯在共聚物中比例可控制在7.9-77.6%。通过Kelen-TUdOs法得到的单体竞聚率分别为rNB-COOCH3=0.578,rNB=0.859。分别采用溶液成膜,干/湿相转变和静电纺丝技术对共聚物加工,采用溶液成膜法制备的共聚物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具有良好透光性,干/湿相转变法制备的聚合物膜具有微孔结构,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合物纤维直径约3μm。
|
|
|
|
1 |
刘云海;曹小红;伍青;;胺基取代单茂钛/MAO催化降冰片烯聚合[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7年03期 |
2 |
;降冰片烯聚合物胶料[J];橡胶参考资料;1994年04期 |
3 |
朱博超,周亮,徐晓敏;合成乙叉降冰片烯所用催化剂简介[J];石化技术与应用;1995年04期 |
4 |
姚臻;戴斌斌;刘少杰;曹堃;傅建松;谢家明;;乙烯和降冰片烯加成共聚合催化体系[J];化学进展;2010年10期 |
5 |
李立辉;冯燕;闫卫东;任鸿平;王佰全;;邻-酚羟基取代N-杂环卡宾[C,O]螯合双配体镍/MAO催化降冰片烯加成聚合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8年06期 |
6 |
张丹枫;降冰片烯及其衍生物开环易位聚合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1期 |
7 |
高海洋,张玲,伍青;后过渡金属催化降冰片烯加成聚合[J];高分子通报;2004年01期 |
8 |
房江华;胡敏杰;周国权;杨建平;高浩其;;铁系催化剂催化降冰片烯与丙烯酸甲酯共聚合[J];高分子学报;2008年06期 |
9 |
钱延龙,陈斌,金军挺,黄吉玲;钌催化降冰片烯开环移位聚合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0年08期 |
10 |
胡敏杰;杨建平;周国权;高浩其;房江华;;铁系催化剂催化降冰片烯与甲基丙烯酸特丁酯共聚[J];分子催化;2008年02期 |
11 |
陆承勋,王东法,冯新德,李德昌,李丽娟;N-丙烯酰氧-5-降冰片烯-2,3-双甲酰亚胺的合成及聚合[J];科学通报;1981年04期 |
12 |
马京晶,黄葆同;降冰片烯封端的聚苯乙烯大分子单体与乙烯共聚的初步报告[J];应用化学;1987年04期 |
13 |
周宏英,侯经国,陈静,吕士杰,傅宏祥,汪汉卿;钯-手性膦催化降冰片烯的不对称氢酯基化反应[J];催化学报;1998年03期 |
14 |
李永飞;伍青;;β-二亚胺镍溴催化乙烯/降冰片烯共聚合体系的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
15 |
李立辉;冯燕;李波;闫卫东;任鸿平;王佰全;;邻-酚羟基取代N-杂环卡宾[C,O]螯合烯丙基钯配合物/MAO催化降冰片烯的聚合[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10期 |
16 |
李永飞;伍青;;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结构[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
17 |
杜创;王春雨;张国;汤钧;;降冰片烯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控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10期 |
18 |
孙雨安,刘保霞,刘应凡,杨瑞娜,谢冰;5-降冰片烯-2,3-二羧酸单甲酯的合成与表征[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9 |
赵立群,田波,李悦生;降冰片烯与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的合成[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20 |
马京晶,潘洪滨,黄葆同;降冰片烯端基聚苯乙烯大分子单体的合成[J];应用化学;198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