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X线区域等离子体对磁重联率的影响

晏水平  
【摘要】:磁重联是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基本现象之一,它是实验室等离子体和空间等离子体磁能转换的一个重要过程。 本文从Hall MHD方程组出发,采用2.5维的数值模拟方法,对磁重联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主要研究了该模型下初始引导场的加入、Hall效应、电阻率η跟磁重联率的关系。 第一章,介绍了磁重联的产生背景,包括太阳活动与结构、地球磁层的相关知识、行星际激波以及磁重联的提出与来源。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磁重联的理论模型和发展。着重讲述了磁重联的基本原理、磁重联的分类和几种经典的理论模型。 第三章,收集了相关磁重联现象的卫星观测,讲述了磁重联现象的数值模拟方法和磁重联的研究进展,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第四章,采用2.5维的Hall MHD数值模拟研究了引导场对磁重联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引导场的增加,磁重联率也随之减小。还发现hall项系数di的存在对磁重联是很必要的,磁重联率随它的变化而变化,但不是简单的线性增加,而是在di较小的时候变化很大,研究发现电阻率对磁重联率起着促进作用,电阻率一个微小的变化都可以很大程度的影响着磁重联率的大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魏奉思,胡强,R.Schwenn,冯学尚;太阳风中小尺度湍动磁重联的模拟研究[J];中国科学A辑;1999年11期
2 魏奉思,胡强,R.Schwenn;行星际空间中的磁重联事件[J];中国科学E辑;1997年04期
3 方成,陈鹏飞,狄晓华,丁明德,唐玉华;太阳耀斑磁重联的数值模拟[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9年03期
4 陈鹏飞,方成;太阳大气中磁重联的MHD数值模拟[J];天文学进展;1999年04期
5 方成,陈鹏飞,狄晓华;太阳耀斑演化的数值模拟与可视化[J];中国科学基金;1999年04期
6 魏奉思,刘睿,冯学尚,钟鼎坤,杨昉;行星际磁云边界层中的磁重联结构[J];中国科学E辑;2004年03期
7 郭九苓,王继业,刘振兴;不考虑磁层顶磁重联的全球三维MHD模型[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8 汪景琇;太阳低层大气中的磁重联[J];中国科学A辑;1995年02期
9 方成,陈鹏飞,唐玉华,狄晓华;耀斑环动力学的数值研究[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9年02期
10 魏奉思,胡强,冯学尚;行星际电流片中的磁重联过程[J];科学通报;2000年15期
11 汪景琇,史忠先;太阳光球层磁重联的直接证据[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91年04期
12 陆全明;王荣生;谢锦林;黄灿;卢三;王水;;无碰撞磁重联中的电子动力学[J];科学通报;2011年07期
13 陈鹏飞,方成,胡友秋;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中的伪重联[J];科学通报;1999年20期
14 魏勇;肖池阶;濮祖荫;洪明华;万卫星;刘振兴;;2004年3月18日高纬磁层顶多重通量管事件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4期
15 吴寄萍,林锦云;太阳风中磁重联的可能性及其观测证据[J];空间科学学报;1989年02期
16 吴怡芬;;磁重联的研究(英文)[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7 ;美国科学家研究太阳磁力线突然重新排布现象[J];科技传播;2011年09期
18 陈鹏飞,方成,唐玉华,胡友秋;太阳大气中自发磁重联的数值模拟(Ⅱ)重力、热传导下二维三分量的计算结果[J];天文学报;1998年04期
19 王世庆,盛克敏,任朗,高庆弟;内破裂不稳定性及其数值模拟[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99年01期
20 魏奉思,刘睿,范全林,冯学尚;行星际磁云边界层特征及边界新定义[J];中国科学E辑;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出新;;等离子体片中磁重联后磁流通管的运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濮祖荫;肖池阶;张贤国;王珏;周煦之;付绥燕;谢伦;王晓钢;马志为;宗秋刚;刘振兴;M.W.Dunlop;;磁层磁重联观测研究进展:中国双星计划探测新成果[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晓钢;;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的磁重联现象[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4 魏奉思;胡强;R.Schwenn;冯学尚;;行星际空间中的磁重联现象[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周国成;;磁重联和波关系讨论[A];第十一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陈出新;;等离子体片中磁重联后磁流通管的运动[A];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7 史全岐;濮祖荫;张贤国;傅绥燕;肖池阶;刘振兴;马志为;;磁层顶三维磁重联的初步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燕广庆;;IMF北向期间高纬磁重联引起的太阳风向磁层的传输[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专题分会五:“太阳物理”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国成;L.C.Lee;;磁重联扩散区结构的解析研究[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九苓;磁尾准稳态结构与动力学过程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5年
2 陈鹏飞;太阳耀斑中磁重联的数值研究[D];南京大学;2002年
3 钟鼎坤;行星际中小尺度结构的综合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4 王嘉琦;剪切流影响磁重联过程的几个现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任丽文;太阳和空间等离子体中两个与波动相关的问题[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丁健;磁重联中的电子加速和动力学Alfvén孤波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崔海龙;地球磁层等离子体团及通量绳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8 魏新华;无碰撞磁重联中的低频电磁波活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9 杨红昂;磁场重联中的Hall电流效应及地球磁尾通量绳结构的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彭忠;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的全球MHD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晏水平;X线区域等离子体对磁重联率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2年
2 张强;尘埃等离子体磁鞘特性和非线性撕裂膜不稳定性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赵洪亮;吸积盘中Sweet-Parker重联对一种磁发电机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4 胡世林;剪切流对垂直场四极结构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田利平;由超阿尔芬剪切流引起的阿尔芬共振层对磁场重联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6 李灵杰;亚阿尔芬剪切流对撕裂模不稳定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7 朱春明;行星际磁云边界层中的电子分布函数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8年
8 张文彬;空间等离子体主动试验的实验研究及工程样机研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0年
9 赵飞;撕裂模不稳定性与边界扰动驱动磁场重联[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王旭丹;磁尾磁场重联的二维混合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晶晶李斌;我科学家绘出太空磁场三维“天然舞姿”[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记者  许琦敏;首次观测到神奇“磁零点”[N];文汇报;2006年
3 刘鹏;谁纵极光当空“舞”? 魔力之手找到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记者 常丽君;美拟发射卫星探测磁重联现象[N];科技日报;2010年
5 ;2006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钱铮;肩四大使命,“太阳-B”卫星开始追日[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7 胡若愚;太阳“交响乐”现世[N];大众科技报;2010年
8 记者  陈宝泉 实习生 侯晓明;“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揭晓[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刘莉 周清春;陈鹏飞:以激情著称[N];科技日报;2006年
10 ;濮祖荫:揭示地球空间能量传输过程的奥秘[N];科技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