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自体肌肉内移植成骨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和鉴定的方法体系;实验观察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复合兔MSCs的生物相容性及诱导成骨能力,并评价其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和鉴定。
穿刺抽取兔髂骨骨髓,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相结合,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绘制其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测定细胞贴壁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物学性状。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鉴定细胞,了解其部分表型特点。行统计学分析,假定P0.05有统计学意义。
2兔MSCs复合CHA自体肌肉内异位成骨能力的实验研究。
取生长良好的第三代细胞,将其诱导转化成为成骨细胞,接种于盘状CHA上,自体移植于兔背部肌肉内,同时植入单纯的CHA作为对照。植入4、8周后取材,形态学观察(光学显微镜)其新骨形成情况。
结果
1分离培养的细胞贴壁生长,呈梭形,细胞增殖能力强,原代细胞呈集落生长,12-15天达到融合,传代后增殖速度加快,平均倍增时间为34h,随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的增殖能力有所下降,1、3、5代细胞接种12h后贴壁率在90%以上。骨髓MSCs均一表达CD44,而不表达CD34。
2植入兔体内的成骨细胞/CHA复合物,在不同的时间段,都观察有新骨形成。阴性对照组未发现骨组织形成。
结论
1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培养相结合,可有效分离和扩增骨髓MSCs;分离培养的骨髓MSCs生长稳定,增殖力强,可选用前5代传代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细胞表面标志CD34阴性、CD44阳性可作为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一种方法。
2成骨细胞/CHA复合物具有异位成骨作用,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CHA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多孔网状结构,可以作为支架材料用于构建组织工程骨。
|
|
|
|
1 |
天空;;肌肉增长的真相![J];中国自行车;2018年02期 |
2 |
曼弗雷·阿南德;刘树英;;存钱不如“存肌肉”[J];科学养生;2017年04期 |
3 |
徐琳;;订制自己的私人休息模式[J];养生大世界;2017年08期 |
4 |
李育霖;;存钱不如“存肌肉”[J];养生月刊;2017年09期 |
5 |
欧亚,陈安玉;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肌肉内种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1年01期 |
6 |
徐红玲;;钩针刺入肌肉的取出法[J];中国农村医学;1987年05期 |
7 |
蔡永林;运动后肌肉酸痛的原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
8 |
吕宪禹,张銮光,鲍建国,陈雄伟,云希勤,寇登民;鲤、鲫肌肉氨基酸的分析[J];氨基酸杂志;1988年03期 |
9 |
侯生珍;肌肉内脂肪的研究进展[J];甘肃畜牧兽医;2000年03期 |
10 |
苏志娟,杜永灵;针根断折在肌肉内的教训及护理体会[J];淮海医药;1997年03期 |
11 |
张凤宽;肌肉内水的分布与肉品感官特性的关系[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
12 |
曹煜;振动病病人肌肉内代谢及微血管、血液流变学的改变[J];实用预防医学;2004年02期 |
13 |
孙皎
,薛森
,钱云芳;医用硅橡胶长期肌肉内植入的方法学探讨[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1997年03期 |
14 |
邢玉林,胥少汀,郝天智;肌肉内巨大血肿一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2001年11期 |
15 |
;马骡流涎癖治疗[J];甘肃畜牧兽医;1996年01期 |
16 |
赵红娟;;华法林应用不当致肌肉内出血1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9年22期 |
17 |
李根;甄富航;吕文浩;曹文利;;老年肌肉减少症发病机制相关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年04期 |
18 |
齐宗春;以旋毛虫成虫感染小鼠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5年03期 |
19 |
李运扬;局部冷敷对休息及跑步后肌肉内血流的影响[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87年01期 |
20 |
张丽芳;李文惠;;运动诱导的肌肉因子与久坐慢性病群[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7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