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浇注法制备半固态AZ91D浆料研究
【摘要】:
半固态金属加工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途的近净成形技术之一,其关键环节是半固态浆料的制备。目前半固态镁合金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旋转浇注法制备半固态镁合金浆料,系统研究了工艺参数(浇注温度、旋转管转动速度和倾角)对镁合金半固态组织的影响规律,考察了初生固相的形态演变过程和球晶组织形成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浇注温度、旋转管转动速度和倾角对半固态浆料的晶粒形貌和晶粒尺寸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适当低温浇注的试样组织为细小的球状结构,而高温浇注的试样,浆料在旋转管中形成的大量晶核被熔化,在离开旋转管口时未能存活下来,组织形貌表现为粗大的枝晶。旋转管转速和倾角对镁合金半固态组织也有重要的影响。
浇注温度和旋转管转速通过交互作用影响合金熔体流经旋转管时的温度分布,进而影响有效形核数目,最终影响初生相的形态和尺寸。只有浇注温度、旋转管转动速度和倾角达到良好的匹配时,才能显着地提高有效形核数目,进而获得优质的半固态浆料。
此外,研究还表明,合金熔体中自由晶数目和浆料冷却速度共同决定着初生固相的尺寸和形态。自由晶数目少、冷却速度高,树枝晶形成的倾向较大;自由晶数量多、冷却速度低,球晶或近球晶形成趋势大。在旋转浇注工艺中,低过热浇注、凝固初期的激冷和搅拌混合可有效地激发熔体形核,促进晶粒游离,提高游离晶的存活率,这是获得良好半固态组织的关键所在。
|
|
|
|
1 |
胡勇;饶丽;闫洪;;机械搅拌法制备半固态镁合金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1年09期 |
2 |
张莹,耿茂鹏,饶磊,谢水生;镁合金半固态双辊板带流变成形试验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5年10期 |
3 |
李海宏,陈体军,郝远;镁合金半固态压铸触变成形技术的研究与进展[J];热加工工艺;2005年10期 |
4 |
张莹;耿茂鹏;谢水生;周新珉;张颂阳;谢甦;;半固态镁合金板带双辊铸轧工艺参数研究[J];稀有金属;2006年01期 |
5 |
刘晖晖;梅楹煜;陈国香;闫洪;;半固态镁合金触变成形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J];热加工工艺;2008年05期 |
6 |
李东南,汪先明;铸型冷却速度对半固态镁合金浆料凝固组织的影响[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5年04期 |
7 |
李东南,汪先明,戴莉莉,罗吉荣;剪切速率对半固态镁合金浆料质量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5年08期 |
8 |
李东南;吴和保;吴树森;罗吉荣;;半固态AZ91D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6年13期 |
9 |
张颂阳;耿茂鹏;张莹;王艳春;谢水生;周新民;;铸轧对半固态镁合金组织的影响[J];塑性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
10 |
洪慎章;镁合金注射成形新技术[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4年01期 |
11 |
李东南,罗吉荣,肖泽辉,吴树森,宋象军,毛有武;AZ91D镁合金成形组织的研究[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3年01期 |
12 |
张发云,闫洪,揭小平,杨国泰;半固态镁合金触变成形技术[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年02期 |
13 |
张新建,乐启炽,崔建忠;近液相线半连续铸造AZ91D镁合金微观组织研究[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2年03期 |
14 |
韩富银,张金山,高义斌,王红霞;镁合金半固态铸造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铸造设备研究;2004年02期 |
15 |
张颂阳,耿茂鹏,谢水生,周新民,张莹,王艳春;半固态金属金相图片的计算机定量分析[J];铸造技术;2005年11期 |
16 |
李天生;徐慧;;镁合金成形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J];材料研究与应用;2007年02期 |
17 |
陈晓阳,曾大本;镁合金铸件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铸造;1999年11期 |
18 |
陈乐平;周全;尹健;;稀土Y和浇注温度对ZM5合金初生相的影响[J];铸造技术;2010年11期 |
19 |
陈体军,郝远;金属的半固态成形技术与应用[J];铸造;2001年11期 |
20 |
徐萍;;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的应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
|